【基层视线】以销定产,更要以质定产

2019年06月26日 10:20   来源:新疆日报

  ■在消费升级成为趋势的今天,优质优价已经成为整个市场的共识,优质的农产品必会迎来更大的消费热情。正是看到这种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提升品质的重要性,开始着手“以质定产”、品质提升工作。

  □白之羽

  以销定产不愁去处,最近几年,订单农业着实让不少愁种又愁卖的农民松了一口气。不过,笔者在南北疆基层采访时发现,在“卖得掉”的情况下,一些农民开始有了调整、降低产量的想法,这是为什么?

  一位枣农的回答实在又直接:“品质不高,一公斤只能卖五六元钱;品质高了,一公斤能卖十几元钱,绝对是卖得贵赚得多。”这句话道出了不少接受先进种植理念的农民的心声:卖得多不一定赚钱,但卖得贵一定能赚钱。于是,优化品种、调减产量、科学种植,“少而精”的“以质定产”模式成了不少农民的选择。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以质定产”的选择背后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以红枣和核桃种植为例,这两种农产品在南疆不少地方是当地重要经济作物,对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都经历了“种植规模小——产品抢手——扩大种植规模——卖不出去”这样一个产业发展怪圈。最终的结果是,有的赔本经营,有的另起炉灶。不管是哪种结果,这种“丰产不增收”的现象都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发展压力。

  不过,在经历价格过山车的过程中,一些农民突然发现并非所有的“过剩”农产品都卖不出去。那些品质更好、分级更高的产品往往会在第一时间被抢购一空。换言之,“过剩”并非是普遍的过剩,而是结构性过剩。在消费升级成为趋势的今天,优质优价已经成为整个市场的共识,优质的农产品必会迎来更大的消费热情。正是看到这种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提升品质的重要性,开始着手“以质定产”、品质提升工作。

  当然,对于种植专业水平不高的农民来说,一下子从重量转向重质,还需要更多的外部助力。比如,一些“土专家”“田秀才”,在经历了系统培训后,成为村里的种植达人。再比如,由有关部门直接派出的农技专家和植保人员,已经成为提升科学种植水平的关键因素。此外,在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技术支持和市场资源进入我区、进入基层,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2017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实施质量强区战略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要加速农林牧果产品的优势资源转换,打造一批优质区域知名品牌。而从当前的实践来看,这种发展路径已经内化为许多群众的自觉行动。相信随着政策力量和市场力量的不断介入,“以质定产”的经营模式一定能在新疆结出更成熟、更美好的发展果实。

[责任编辑: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