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漫笔】矗立科学家精神的丰碑

2019年06月26日 10:26   来源:新疆日报

  在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历史征程中,如何在天山南北释放科学家精神蕴藏的伟力?从微观角度看,需要科学家的坚守;从中观角度讲,需要科研单位的维护;从宏观角度讲,需要全社会的爱护。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倡议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建功立业新时代确立了精神标杆,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聚起精神动能。

  自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以来,伴随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人类创造潜能得到充分释放,科学的力量推动人类文明取得史诗般的进步。细细思量,茫茫宇宙中,人的存在只是沧海之一粟,是多么渺小;人的心智却能纵横万里去思考宇宙的奥秘,又是多么伟大。渺小与伟大之间之所以能够形成巨大张力,之所以具有逻辑自洽性,是因为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总是具有穿透历史的力量,激励着一代代科学家一往无前探索浩瀚宇宙的秘密。

  把目光投射在新疆,我们可以发现,处处闪动着科学家默默耕耘奉献的身影,处处闪耀着伟大的科学家精神。世界著名治沙专家刘铭庭坚守“共产党员应该在党和人民需要时站出来”的铿锵誓言,60年初心不改,在沙漠深处演绎“红柳人生”,在沙漠边缘筑起绿色屏障;被当地维吾尔族乡亲尊为“水神”的杰出水利专家王蔚,为让群众喝上甘甜的“团结幸福水”,足迹踏遍高山深谷,一息尚存,奋斗不止;国内著名的西甜瓜育种专家吴明珠放弃内地优越的条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到最艰苦的地方放飞梦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一代代优秀科学家扎根新疆、奉献新疆,为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注入强大动力,在大地上矗立起科学家精神的不朽丰碑。

  在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历史征程中,如何在天山南北释放科学家精神蕴藏的伟力?

  从微观角度看,需要科学家的坚守。要树立“望尽天涯路”的高远追求,拥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具有像大漠胡杨一样的扎根品格,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要具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定力,拒绝浮夸浮躁、投机取巧,拒绝东拼西凑、裁剪粘贴,拒绝急功近利、向“钱”看齐,而要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牢牢坚守科学家精神的高地;要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研自觉,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追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以丰硕科研成果回报祖国和人民。

  从中观角度讲,需要科研单位的维护。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坚守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尊重科技创新规律、科研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考核中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

  从宏观角度讲,需要全社会的爱护。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让科学家成为人人心中的“超级英雄”,让科学家精神成为引领社会前行的一面旗帜。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我会倍加珍惜时光;疾跑在塔河治理的征程上,工作在除险加固的水闸旁;操劳在水资源严格的管理上,为青山常在绿水荡漾而奔忙!”这是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原局长祝向民在病榻上写下的一首诗,蕴含在诗句之中的初心与使命、选择与坚守,值得每一个有志于科技创新的人细细品味。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