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援疆“公开课”

2019年07月05日 10:16   来源:新疆日报

  公开课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影响着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更让旁听的本地老师们参与互动、实现提升。其实,不惟教育领域。如今,无论是在医疗领域、工程建设领域还是其他有援疆工作参与的方方面面,都有“公开课”的影子。我们期待援疆工作的种种“公开课”能够办得更多更好,让受援地更好汲取营养、拔节成长。

  眼下已是假期,记者在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采访的时候,正碰到校长刘全华跟几名业务骨干商量下学期公开课的安排。仔细一问,才知道学校本学期的公开课非常受欢迎,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了100多名外校的老师。刘校长计划下学期加密排期,让更多本地教师听上北京援疆教师的公开课。

  说起来,公开课这种教学形式并不新鲜,但是,当援疆工作与公开课相结合,却产生了效果更加突出的“化学反应”。这种作用,不仅影响着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更让旁听的本地老师们参与互动、实现提升。

  公开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学理念与教学实际碰撞融合的过程。

  对于援疆教师来说,其拥有的教学理念一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领先性,另一方面也容易与当地的学生基础、学习习惯、培养理念等有所偏差。所以,准备工作的进行,实际上是对内地教学理念方法本地化的再创新,显然也会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公开课上的内容传授,是本地教师直观比较教学差异的过程。

  有比较才知不足,知不足才能有进步。依托相对成熟的内地教育,援疆教师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创新,更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突破。这种差异,通过教案课件的形式进行传递显然影响效果,而能实现综合呈现的公开课则成为效率很高的形式。

  公开课后的交流讨论,是对两地教师教学方法理念双向促进的过程。

  所谓教学相长,如果听课的人是老师,那么课堂上单方向传输的旁听,在课后就会演变成一种双向的沟通交流。在这一过程中,知识的传递与经验的累积、规则的设立与范式的形成,就成为一种能够固化下来的东西,通过各位老师,带到其他学校,让公开课的效应不断放大。

  其实,不惟教育领域。如今,无论是在医疗领域、工程建设领域还是其他有援疆工作参与的方方面面,都有“公开课”的影子。

  在援疆医生的帮助下,医疗领域的示范诊疗与示范手术,让本地医生掌握了新的医疗技能,甚至协助当地医院组建了新的专业科室、填补了医疗空白。

  交钥匙项目是工程建设援疆的重要形式。不过,近年来在本地团队近距离观察与援疆团队传帮带的作用下,不少新项目已经开始由本地团队独立建设运营,援疆工作的交支票工程也变得越来越多。

  从过去自己动手到今天指导工作,从过去交钥匙到今天交支票,表面上看是执行力的变化,背后却是能力的传递与制度的保障。援疆的意义远不止支援人才、项目、资金,更重要的是让当地形成自我驱动、自我运作的能力和愿望,这才是从“输血”到“造血”的最本质改变。

  所以,我们期待援疆工作的种种“公开课”能够办得更多更好,让受援地更好汲取营养、拔节成长。(白之羽)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