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商老陈和哈密瓜农的腰包都鼓起来了

2019年07月16日 09:48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记者刘萌萌摄影报道)盛夏,在“甜蜜之都”哈密,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哈密瓜的清香。走进哈密市伊州区花园乡喀拉塔勒村,放眼望去,成片的瓜田连绵不绝。大大小小的哈密瓜掩映在藤蔓之间。

  “老陈,来了啊?”40岁的司马依 · 肉孜在瓜田间忙碌着,眼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过来,他一边笑着打着招呼,一边拨开瓜叶,一个个圆滚滚的哈密瓜便露了出来,选中了一个瓜,轻轻一扭,瓜便离了藤,三两步走到地头,一剖两半,切成牙儿,递给了来客。

  来客叫陈柏全,是从湖南郴州来的水果商。他接过瓜,啃了一大口,闭上眼,满足地回味,笑了起来:“不用测了,这瓜甜度至少在15度以上。”擦拭了下流到手上有些黏糊的瓜汁,陈柏全和司马依在地头上乘着凉聊起了天。

  两人认识已经13年了,13年来,司马依瓜地里的哈密瓜经陈柏全之手卖到广州、南宁、长沙等地。司马依时常打趣:“我的哈密瓜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比我去的地方都多。”

  每年三月,陈柏全都会从湖南赶来,把当年要种的瓜的品种名录交给司马依,并签下订单。“他根据当年的市场判断哪种瓜好卖,每一年种的品种不一样,像今年我们种的是西州蜜17号,去年种的是西州蜜25号。”司马依说。

  这种订单式的销售模式让司马依和村民们不再担心瓜卖不出去。“我爸爸也种了一辈子瓜,以前他都是骑着三轮车去城里卖,现在我们的瓜到了成熟季节,客商自己就来拉走了。”

  司马依家里种了10亩瓜,产量近30吨,他从村里雇了十多位村民,不过一上午的功夫,瓜便被全部采摘装箱。他数了一下陈柏全递给他的钞票,三万元!他咧着嘴乐了。

  距离司马依的哈密瓜地五百米处,是车来车往的哈罗公路,一辆挂着吉H牌照的大货车正停在路边,来自吉林延吉的司机张力发和蔡俊龙正将司马依地里的一箱箱哈密瓜装车。

  “这几年,哈密瓜销路好,还开通了绿色通道,越来越多的客商雇车来拉哈密瓜。”张力发说,考虑到哈密瓜早熟晚熟的区别,他和蔡俊龙从6月开始就往新疆跑,一趟就是近半个月,一个夏天得跑8趟,能挣五六万元。

  “路上注意安全!到广州后给我来个电话!”陈柏全一边叮嘱张力发,一边“央求”起了司马依。“这次我要拉走10车瓜,你得帮帮我,大哥。”今年哈密瓜在内地销得非常好,许多商超、批发市场向陈柏全追加了订单。

  “再凑9车,不是个小数目,我们村大部分瓜地都被客商预订了。”这下司马依有点犯难了,眼见司马依有点犹豫,陈柏全赶紧补了一句:“你帮我想想办法,问问谁家还有瓜,一车我再多加些钱。”说话间,饭点已到,陈柏全拉着司马依进了附近的一家餐馆。

  司马依坐定后,打了一通电话,几分钟后他面露喜色:“我给邻村的艾合买提和卡地尔都打了电话,他们的瓜还没全卖掉。”陈柏全如释重负,吃过饭后,在司马依的提议下,两人去拜访同村的木塔力普 · 塔依尔。

  一公里外的哈密瓜园已忙碌了起来,7月19日,这里将举办中国 · 哈密“甜蜜之旅”第十五届哈密瓜节。

  走进瓜园里的智能温室大棚,43岁的木塔力普 · 塔依尔正忙着整理大棚,小儿子布尔汗穿梭在瓜秧间,与小伙伴顶着瓜叶嬉笑欢闹,妻子热比古丽 · 买合木提将制作好的展览牌逐个挂起来,上面写着哈密瓜品种的介绍,供游客们阅读。

  “马上就到哈密瓜节了,地里的瓜已经收得差不多了,大棚就成为了游客参观的好地方,我们得抓紧时间打扫整理。”木塔力普向陈柏全介绍说,大棚是为哈密瓜节专门留出来的展览区,里面种了16个品种的瓜。

  事实上,当地通过发展订单经济的模式,把产供销无缝连接起来,今年,哈密瓜不仅在线下受到了疯抢,线上销售也是异军突起,木塔力普家里的11亩瓜地和司马依家一样,早已被预订。今年5月,木塔力普和妻子到哈密瓜园打工,负责大棚里哈密瓜的种植和管理,一天能挣120元。

  去年,大儿子阿布都拉考上哈密职业技术学校,这让木塔力普夫妻俩干劲儿十足。“加上种地,一年下来,我们两口子能挣十多万元。”木塔力普笑着说,哈密瓜节的举办让他多了一份收入。

  从哈密瓜园出来,司马依开着电动车载着陈柏全去找邻村的艾合买提和卡地尔,“等忙完这阵,我打算买辆新车,带妻子去自驾游。”司马依开心地笑着,加足了马力,向着甜蜜幸福的哈密瓜地奔去。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