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疆】新疆纺织向“绿色+智能”迈进

2019年07月30日 10:25   来源:新疆日报

7月11日,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疆康平纳智能染色有限公司筒子纱智能染色车间,工人在巡视设备。

  从2018年起,新疆计划分3年逐步淘汰3万锭以下(含3万锭)规模、装备落后的棉纺产能,加快织造、印染、服装、家纺等领域的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到2023年,新疆将建成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优质棉纱生产基地,西部地区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加工基地和向西出口的集散中心。

  新疆日报讯(记者马伊宁摄影报道)7月11日,记者走进位于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疆康平纳智能染色有限公司筒子纱智能染色车间。只见在控制室里,工人轻摁按钮,就完成了对整个生产线的控制,控制室外,只有两三名工人在巡视设备;机械手有节奏地穿行不休,染色完成的筒子纱被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

  据介绍,这个项目年染色纱2万吨,可年节约用水190万吨、减少污水排放180万吨,年实现节能1.78万吨标准煤。

  与此同时,在昌吉市,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的一条年产3万锭集自动化、信息化于一体的智能化棉纺生产线,从抓棉到成品包装实现了全流程自动智能化生产。这条生产线达到了国内棉纺行业智能化发展的最高水平。

  新疆发展纺织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在多项优惠政策的推动下,新疆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日益显现。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谢青表示,目前,国内一大批行业内知名纺织服装企业集团,如金昇、华孚、益达、天虹、如意等先后在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等地进行了投资和项目布局。2018年,全疆棉纺纱锭已达1809万锭,比2014年新增1100多万锭。

  谢青介绍,新疆形成的棉纺产能大多采用了国内外一流的环锭纺、气流纺、涡流纺等纺机设备,全自动化的纺纱生产线,先进智能化装备、新型纺纱技术被广泛使用。同时,疆内纺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可满足下游高端品牌企业用纱需求。

  事实上,加快产业向中下游延伸,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已成为新疆各地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共识。

  在巴州,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纺织服装产业全产业链已初具规模。该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吉洪会说,下一步,他们将着力推动产业链向终端延伸,提升产业高附加值,重点打造西部袜子城和承接河北产业转移的毛巾城以及服装、家纺城,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努力把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国家大型纺织服装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在南疆另一纺织产业重镇阿克苏,7月10日,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与阿克苏福瑞棉纺织有限公司签订纺织服装全产业链项目。该项目新建年纺纱量30万锭、喷气式织机520台,年产1200万米坯布、200万套家纺产业和500万件服装,建成投产后,将推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纺织服装全产业链进一步发展,弥补织布、服装等下游产业的不足。

  在全疆层面,自治区正努力打造创新驱动、绿色引领、开放共享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新格局。从2018年起,我区计划分3年通过技术改造、置换等方式,逐步淘汰3万锭以下(含3万锭)规模、装备落后的棉纺产能,加快织造、印染、服装、家纺、针织、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的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同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生产更多满足市场需求,适销对路的纺织服装新产品,整体提升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实力和水平。

  根据《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3年)》,到2023年,新疆将建成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优质棉纱生产基地,西部地区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加工基地和向西出口的集散中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产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全行业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实现带动百万人就业的战略目标。

  蓝图已经绘就,但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谢青说,对新疆的纺织服装产业来说,只有在补短板、强内功上持续发力,才能早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