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中国人|胸外科“拼命三郎”的医者缘

2019年08月01日 11:10   来源:新华网

  “《外科风云》您看过没?就是靳东和白百何主演的电视剧,讲的就是胸外科。可能观众看的是‘风云’,没有看‘外科’吧...以前很多人问我胸外科治疗哪方面的疾病,我给他说了一大堆,人家还不乐意听。现在好了,演员帮我们科普了。与戏里不同,现实生活中,这胸外科可是被称为‘凶’外科。我们要对得起病人的信任,容不得半点差错。”

  ——刘志东

图为刘志东医生在手术室准备间隙。照片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提供

  “赌’来的医者缘

  “我们医院的胸外科可没有靳东,但是有刘志东。”一位医生跟我们介绍说。刘志东,北京胸科医院胸外二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知名的胸科专家。1967年生人,已经知命之年的他,回想起当初选择学医时感慨到:“选择做这一行是有赌气的成分,但现在看我觉得是缘分。”

  刘志东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也是一名胸外科的医生。在外人看起来是名正言顺的子承父业,但是当时,刘志东的父母深知做医生不仅仅是辛苦,更要承担很多风险,所以在填报志愿时,不同意儿子学医。可是刘志东最终还是选了这个专业,而且刘志东的爱人也是一名医生。他调侃着说:“风水轮流转,我们俩现在想让女儿当老师,可人家倒好,在高二就申请了学校的项目,寒暑假都在儿科医院做白血病方面的调研,就觉得当医生好。

图为刘志东医生和同事在诊断病人的CT影像。照片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提供

  刘志东常把“缘分”两个字挂在嘴边,他认为自己与“六”就很有缘分。1990年刘志东从内蒙古医科大学毕业,自己的学校有工作的名额,只录取前十名,自己考了第六名,被分到了胸外科。紧接着1999年在首都医科大学读完研究生,进入到北京胸科医院第六病区做医生。“一眨眼的工夫,快30年了。”刘志东说。

图为刘志东医生团队在为病人做手术。照片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提供

  “谢谢您,送了我个女儿”

  “谢谢刘医生,您送了我个女儿。”刘志东说当时一大早收到这条短信,自己也是很莫名其妙,以为是谁在恶作剧。后来才知道是之前的一位患者,康复后又喜得一闺女。

  这位患者名叫张健(化名),是一位肺结核严重感染的老患者。2014年的9月30日,国庆节的前一天,他和家人驱车近千公里从大连市连夜赶到北京胸科医院急诊科,为生命做最后一搏。在这之前,张健同一个部位已经做过三次手术,肋骨被切掉6根,依然没有治好他的病,反而越来越严重,很多医院已经给他判了“死刑”。与死神进行博弈的不仅仅是张健,还有刘志东和他的团队,幸运的是他们战胜了死神。

图为刘志东医生一边做手术一边指导学生。照片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提供

  医生们深知为这样的病人手术比在刀尖上行走还要危险,手术成功率极低。每当接到“累活儿”被人说他心太软的时候,刘志东总觉得自己和团队承担点风险不算什么,只要患者存在一丝的手术希望,他都会“拼”上全力去挽救这条生命。所以刘志东也得到一个响亮的绰号——拼命三郎。如果你认为他干事不安稳、鲁莽的话,那就错了。每一个来找他看病的患者,他都会细细的询问,缜密的检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更不会放弃生命的希望。

  大手术悟出小道理

  事情都是具有双面性,手术也一样,有成功,也会有失败的,遇到一时无法理解的家属,这是做医生必须面对的。刘志东停顿了会儿说:“所以做医生不仅仅要身体素质好,心理素质也要过硬才行,缺一样都不行。”

图为刘志东医生团队在会议室做病例讨论。照片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提供

  十多年前,刘志东为一位患者做隆突切除加腔静脉置换,是一个较大的手术,手术效果也比较好,但是转到ICU病房后,当天晚上突然恶化,我们拼尽全力抢救,但还是遗憾离世了,过了几天,刘志东去查病房的时候,遇到了离世患者的儿子,在这个节骨眼,以为人家是来兴师问罪的,结果人家是刚处理完父亲的后事,说是还欠着医院两三万块钱的费用,结完账就走,什么都没说。这件事情对刘志东触动很深,对他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影响。刘志东说:“做了这么多年医生,接触那么多的病人,觉得做手术就像是生活,反反复复,总有惊喜和意外等你,手术一场接着一场,容不得自己停下,随时得调整好情绪准备下一场手术。”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刘志东的老家在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北方汉子高大威猛的身材和热情豪爽的性格在他的身上完美体现,可能由于经常紧皱眉头,使他看起来格外的凶,然而他却是出了名的心软。

图为刘志东医生在学术网站中浏览文章。闫红伟/摄

  网络上有人讨论医生是不是不敢给自己熟悉的人做手术。刘志东听到这个后哈哈大笑起来说:“不瞒你说,我还真不敢。”

  前不久,刘志东的一名学生需要动手术,他希望自己的老师能够做这场手术。一般情况下,医生在手术前都不会和患者聊病情之外的话题,就是为了防止夹杂个人感情而影响手术。但是现在要给自己朝夕相处的学生做手术,刘志东犯了难,一方面是学生是出于信任让自己做手术,可以给学生信心;另一方面万一在手术中自己的情绪没有控制好,反而会影响手术效果。最后,刘志东出面劝说学生,自己不能做手术,但是会守在旁边,全程盯着手术的,学生这才答应。现在科室里的同事经常还会拿这事调侃刘志东,平日里多难啃的“骨头”你都敢上,自己的学生你倒是怕了。

  创建医患交流之家

  2011年,刘志东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创办了品牌病房“新欣家园”,“新”就是创新,“欣”就是期待美好。这个活动就是为了促进医患沟通,技术推广,科普示范,在以往的活动中,刘志东和团队邀请了很多手术成功的患者回来演讲,用真实的案例告诉患者和他的团队:“我们是治病,但也是救人。患者所能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就是信任;而医生所能给患者的最重的回报,就是生命。”

图为刘志东医生“新欣家园”品牌进社区义诊活动。照片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提供

  刘志东的记忆力很好,他的办公室每隔几分钟就会有人敲门来找他,突然中断的聊天,但是他总能记起来聊到哪了。临告别的时候,我见桌角摆了咖啡机,问刘志东:“您一天喝几杯咖啡?”刘志东说“两杯,大杯的。我等会儿还有手术。”

图为刘志东医生和团队正在为社区居民义诊。照片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提供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医学生的誓言,这也是对职业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从医29年的刘志东,说起当初自己的心愿就是希望可以治疗更多的病人,但现在他更希望天底下没有病人。

[责任编辑: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