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纵深】社会资本激活养老服务市场

2019年08月06日 10:26   来源:新疆日报

8月2日,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福寿养老护理中心,老人在阅览室看书。

7月27日,昌吉市董景福乐护养院的老人在树荫下打牌娱乐。

7月26日,在昌吉市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客服主管正在接单。

8月2日,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福寿养老护理中心,老人在晨练。

  新疆日报讯(记者刘静 王臻摄影报道)95岁的刘汉发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福寿养老护理中心(原米东区社会福利中心)住了9年,其间,中心经过几次升级改造,由原来的公办养老院转变为现在的公建民营养老护理中心。刘汉发感慨道:“这里的环境和服务越来越好,我在这儿住得安心,子女也放心。”

  今年初,根据民政部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通知》和自治区出台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我区明确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市场在民政部门备案登记即可,充分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市场的积极性,我区养老市场逐步释放出新的活力。

  

  政策优惠 扶持市场

  今年是付秀清在养老行业打拼的第16个年头,2004年,她自筹资金开办了乌市福乐园老年公寓。经营初期困难重重,勉强维持。

  “当时看到周围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特别需要照顾,我凭着一腔热情就把老年公寓开起来了,但是那时候市场还不成熟,经营很惨淡。”7月28日,付秀清回忆道。

  2015年,付秀清通过公开招标,承接了乌市米东区首个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将米东区社会福利中心升级为米东区福寿养老护理中心。如今,付秀清已经创办了3所老年公寓和养老服务中心,床位400余张。

  付秀清事业的发展是我区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的一个缩影。

  目前,全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仅312所,床位2.4万余张,面对社会化养老需求的日益增长,需要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发展养老产业。

  “自2013年以来,我区出台政策,对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市场的,可享受养老服务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税费减免、水电气热费用优惠等。”自治区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杨海龙说。

  据杨海龙介绍,对于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运营6个月以上、入住率50%以上,床位100张以上的,政府给予每张床位5000元的一次性开办补贴,运营补贴按每人每月100元拨付,激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

  我区全力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同时,盘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整合改造闲置厂房、社区用房。各地对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开办养老服务设施的,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提供便利服务。加快养老服务设施事项的办理,民间资本投资的20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直接纳入本地区重点民生项目。

  “现在民办养老机构的运营环境越来越好,对我们养老行业从业者来说,现在是最好的发展时期。”付秀清说。

  目前,我区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增至98所,床位1.4万余张,养老市场活力和服务质量都显著提升。

  

  社会资本 激发活力

  2010年,昌吉市董景福乐护养院在昌吉市六工镇成立,作为我区第一家民办公助的养老院试点单位,国家发改委和民政部联合为其资助了280万元项目资金。

  7月27日,记者来到董景福乐护养院时正值中午,烈日炎炎,护养院被绿荫覆盖,三五成群的老人在树荫下纳凉、下棋、跳舞,其乐融融。

  董景福乐护养院办公室主任武正雍介绍,经过9年的发展,护养院已有床位400张,有养老、医疗、康复、日间照料等多种功能,满足老人医养结合的需求。

  昌吉市六工镇生态环境好,距离市区仅10公里,适合发展养老产业。六工镇党委书记黄金龙介绍,目前,昌吉回族自治州把六工镇打造为“康养胜地”,引进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投入养老产业,在六工镇形成了规模化的康养产业集群。厚德康养家园、特变幸福小镇等大型康养综合体已入驻,我区高端康养产业即将在这个小镇起航。

  政府对康养产业的规划让董景福乐护养院看到了发展的希望,护养院开始扩建二期共3.6万平方米的休闲农庄居家式养老公寓。

  “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对养老的要求也高了,再按照以前的模式运营就吸引不了老人了。”武正雍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护养院二期主体已完工,有老年大学、临终关怀医院、老年门球场、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院内还扩建了菜园、花园、鱼塘等,满足老年人对田园生活的追求。“二期投入运营后,将为老人提供一个融养生、医疗、学习、娱乐、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社会福利机构。”武正雍说。

  杨海龙认为,从纯公办、民办运营模式到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社会化养老路子不断跨越探索。而社会资本这股“活水”的引入,有效激发了养老服务市场活力,满足了老人高质量、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智慧康养 灵活新颖

  面对需求量更大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我区探索智慧养老新业态,推动“互联网+养老”。昌吉市绿洲路街道作为我区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单位,被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命名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

  7月26日,记者在位于昌吉市绿洲路街道的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看到,值班的9名客服主管在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系统上通过电话和网络,根据老人的服务需求录单、接单,确认后再派送养老护理员,由分配好的各辖区养老护理员上门服务。

  “平台签约客户可以根据需求签订全托或半托服务,中心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菜单式、组合式的服务供给。目前我们共有加盟商177家、家政服务员700人、从业人员1000人。”昌吉市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唐杰说。

  记者看到,今年截至7月26日,平台显示下单量为1066条,所有下单类型中,看护、陪护、助行的需求最多。

  70岁的王保珍行动不便,经社区推荐,去年成为平台签约客户。7月26日,记者跟随客服主管张爱军来到了老人家中。“服务中心给我发了电话、手环,我需要帮助时,只需拨打960222客服电话,他们很快就到家了。有了他们,生活真是太方便了。”王保珍说。

  “昌吉市有4.3万名60岁以上老人的信息已录入系统。老人呼叫服务后,平台会准确显示出老人的详细信息,使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服务。”唐杰说。

  唐杰介绍,服务中心按照政府购买服务、企业承办的运营模式,由亚中集团旗下分公司昌吉州亚中家庭服务有限公司运营。依托中国联通信息服务平台,以昌吉市绿洲路街道为载体,在昌吉市全面推开智慧养老服务。自2016年成立至今,经过3年探索,“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日渐成熟。

  记者手记

  让资本“活水”成为“一池春水”

  刘静

  引社会资本“活水”注入养老领域,有效激发了养老市场活力,在提高养老质量、减轻社会负担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几年前,我区的养老服务设施还处在“托底”阶段,公办养老机构为困境老人提供社会兜底养老,民办养老机构也仅仅满足于“能住”的基本生活需求。尽管如此,由于市场缺口大,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机构,都存在着一床难求的现象。

  面对规模庞大且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社会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大,在日渐突出的养老供需矛盾下,社会资本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的关键。政府对社会资本的重视与扶持和社会力量的积极广泛参与,都推动着养老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如何使社会资本“活水”成为“一池春水”,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力量,使养老市场保持源源不断的活力?

  首先需要政府继续加大对养老市场的扶持力度,持续释放政策红利,让社会资本成为养老市场主体,由社会资本推动养老市场走上产业化、市场化之路。

  内地的老龄化程度更深,养老产业发展更成熟,可为新疆养老产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学习内地先进经验,吸引有实力的大企业投入养老产业,建设智慧型康养社区,实现养老和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让养老服务成为囊括老年人衣、食、住、行、学、医、养、游、购、娱等物质精神文化方方面面构成的全产业链。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可喜的是,在养老产业较发达的昌吉回族自治州,正在尝试打破传统的相对封闭的养老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建设大型康养产业综合体,形成规模化的康养产业集群。相信不久后,我区的养老产业将越发充满活力。

[责任编辑: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