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新疆人】与“虫癌”抗争的肝胆英雄

2019年08月06日 10:28   来源:新疆日报

  吐尔干艾力在翻阅医学书籍。

  新疆日报讯(记者晁瑾摄影报道)7月31日10时,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肝胆包虫外科主任吐尔干艾力带着医生在查房,他重点关注了7个重症肝包虫病患者,他们来自南疆贫困地区,在这里接受国家项目资助治疗。

  “不仅是对患者,我们对患者的家属也已安排好食宿。”吐尔干艾力说,医院将为这些患者尽快安排完成手术。

  当医生是他的初心。吐尔干艾力从小就被生命科学类的书籍所吸引,品学兼优的他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4个志愿栏里无一不是医学院校。

  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的吐尔干艾力第一个实习的科室就是肝胆外科,他看到了很多饱受肝病折磨的患者,也认识了肝脏这个器官的神奇。

  本科毕业后,吐尔干艾力考取了新疆医科大学温浩教授的研究生。当时在新疆,农牧区的包虫病发病率高,老百姓都称这种疾病为“虫癌”,吐尔干艾力和他的导师一起破译包虫病防诊治“密码”,为患者解困,与“虫癌”抗争。

  肝脏是人体的“营养库”和“化工厂”。肝脏血管极其丰富,解剖极其复杂。他们的团队一边研究复杂的泡型包虫病的根治方案,同时在各地州帮助建立包虫病诊治定点医院,培训医生,让囊型包虫病患者在当地就能得到治疗。

  自体肝移植技术的出现挽救了很多肝病晚期患者的生命。为掌握这项技术,吐尔干艾力去日本京都大学、台湾长庚医院进修并进行了系统学习,创新性提出对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实施自体肝移植治疗术。

  2015年5月31日,经过一个多月的术前准备,吐尔干艾力首次指导团队“作战”,为阿勒泰地区一位重症肝包虫病导致肝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了自体肝移植手术,获得了成功。

  “为顺利完成手术,术前我们采用3D动画模拟了整个手术过程,在术中我严格监督指导每一个环节。”吐尔干艾力记得那台手术进行了9个小时,因为要在高倍放大镜下长时间盯着肝脏,进行包虫的彻底清理和血管吻合,做完手术,他眼底都出血了。

  这是吐尔干艾力团队第一例自主完成的自体肝移植手术,此后,团队完成了100多例自体肝移植手术,该院也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包虫病预防与管理三大中心之一。

  很多内地的肝包虫病患者慕名而来,团队还从包虫病的外科治疗及适宜技术的推广、诊断、治疗、免疫诊断试剂盒产品的开发、药物新剂型的研制应用和推广、临床标准化分型等多个方面,全面立体地对包虫病进行研究。

  总结临床经验,吐尔干艾力团队撰写的相关文章在国际顶尖专科杂志发表并登上了杂志封面,得到了多位知名肝移植专家的肯定和高度评价。今年,该团队还计划出一本包虫病防诊治的医学专著。

  “虽然我现在对于肝脏的血管怎么走非常熟悉,但肝脏的再生能力是一个神奇且神秘的存在,还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吐尔干艾力说,“我希望更多的肝病患者在我们团队的努力下重获健康。”

[责任编辑: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