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援疆民生优先:万里之外有个“金陵二十八中”

2019年08月15日 12:10   来源:金陵晚报

  一块块铭刻着“真情援疆、大爱永存”的石碑;伊宁市金陵第28中、金陵班,一个个勾连着两地情意的民生项目……

  新疆伊宁和江苏南京,相隔万里,但这两个名称或简称都带“宁”的城市早已经因对口支援工作紧紧地联结在一起。2016年年底,南京市第三批援疆干部赴伊宁市开展为期3年的对口支援工作。近3年来投入援疆资金5.1亿元,在脱贫攻坚、民生改善、产业援疆、智力援疆、交流交往等方面结出了一大批硕果。

  近日,紫金山记者走进新疆伊宁,探访一个个精品民生项目,感受浓浓援疆情。首篇,记者带您走进南京援建的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感受援疆给当地人民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学校美了,上学近了“坐公交一小时变走路5分钟”

  “伊宁市第二十八中学,由南京市第三批援伊工作组援建,2017年7月开工建设,2018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

  伊犁火车站附近,有一所格外美丽大气的花园式学校——伊宁市第二十八中学,也被称为伊宁市金陵第二十八中学,上面一行字就矗立在校园入口处的一块巨大石碑上。

  “建这所学校,总投资8500万元,全部为援疆资金。”该校副校长刘俊丽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的最大办学规模是容纳3000名学生,开设66个教学班。

  “火车站片区,原来一直没有学校。以前孩子们上学需要到5公里以外、相对较远的学校就读,很不方便。这个学校建成以后,实现了大家在家门口上学的愿望,让一方百姓受益。”刘俊丽说。

  记者采访时,三个在校就读的学生手牵手蹦跳着走进校园,他们是来校和老师交流暑期生活的。13岁的哈萨克族小姑娘巴丽哈西以前在伊宁市第27小学上学,学校离家近8公里,小姑娘每天上学要坐25分钟的公交车;维吾尔族小姑娘夏依达以前每天上学单程要坐30分钟公交车,汉族小姑娘王江轩以前上的学校离家更远,单程要花一小时,现在三个小姑娘只要步行5分钟就到学校了。

  “这所学校特别好,像花园一样,老师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关心我们,教学设备一流,我很喜欢学校。”王江轩的快乐也感染了周边人,更让他们兴奋的是,明年3月份,11位来自南京的老师还将来到学校支教。

  医院近了,设施全了“家门口就能看名医”

  一手补教育,另一手补医疗短板。

  34岁的当地居民吾热古丽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伊宁市塔什科瑞克乡卫生院做中医理疗,“前一段时间半边手脚发麻无法走路,如今可以活动了。”吾热古丽很健谈,在病床上和记者“普及”这所家门口的医院,“医疗环境很好,医生护士也好,我家过来也方便,10分钟就能到,以后都可以来这里看病了。”

  塔什科瑞克乡卫生院也是由南京市第三批援伊工作组援建。记者在该卫生院看到,这里设有门诊和住院部,开展内科、妇科、儿科、中医、慢病诊疗等服务,不仅设备先进,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等参保病人,可享受最高报销比例。

  以前,塔什科瑞克乡卫生院可不是这样。该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陶丽宇介绍,塔乡有3.5万人,多数是维吾尔族居民,以前卫生院条件简陋,只有一排平房和一栋小二楼,而且平房使用年久,成了危房,村民就诊很不方便。南京援疆干部实地调查后,决定为塔什科瑞克乡援建新的卫生院,2017年9月开工建设,2018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

  伊宁市卫健委主任常学杰告诉记者,除了援建硬件设施,南京有5名医疗专家长期对口支援伊宁市,他们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并培训医务人员,还有每批次十五六人的柔性援疆医务人员,每次来工作3个月,大大改善、提高了伊宁的医疗水平。

  真情援疆,民生优先“民生投入占比达到80%以上”

  “自2016年年底进疆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以来,南京援伊指挥组扎实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三年投入援疆资金5.1亿元,在脱贫攻坚、民生改善、产业援疆、智力援疆、交流交往等方面实施了援疆项目81个,援疆资金民生投入占比达到80%以上,”伊宁市委副书记、南京市对口支援新疆伊宁市前方指挥组组长童晓佳介绍,他们一直坚持将援疆资金向民生项目倾斜,向基层倾斜,努力让伊宁各族人民都能感受到南京对口支援带来的新变化和新实惠。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伊宁市行政服务中心、伊宁市金陵二十八中学、惠宁园等8个社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巴彦岱精准扶贫项目农贸市场等项目都已建成并交付使用。

  一个个精品民生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助力伊宁市在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实现有效提升,惠及更多伊宁群众。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