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工作巡礼】千里共筑晋疆情

——山西省干部人才对口援助六师五家渠市纪略

2019年08月23日 14:43   来源:兵团日报

山西省援建的五家渠市第二人民医院(资料图片)。 多明忠摄

  兵团日报记者张琳琳

  山西省与六师五家渠市相隔数千里,对口援疆工作如同一座无形的桥梁,将山西省与六师五家渠市紧紧连在一起,从此,两地互通有无;从此,两地人民携手前行。

  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六师五家渠市党委和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一道,确立就业与产业、教育与人才、基层与基础“三位一体”模式,援助地、受援地两地统筹,援助方总动员、受援地全覆盖,打造对口援疆升级版全面援疆工作新思路,援疆工作亮点频闪,取得了丰硕成果。

  干部人才援疆,是援疆工作的关键。2010年以来,山西省累计选派计划外干部人才1151人次,参与六师五家渠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实行山西省援助总动员、六师五家渠市受援全覆盖,全面推行援受两地统筹、结对援助,加快形成全员援疆、全面援疆的干部人才援疆格局,打造干部人才援疆升级版,为六师五家渠市培养了一支“土生土长”的干部人才队伍。

8月20日,一位五家渠市民带着孩子在山西省援建的五家渠图书馆看书。 多明忠摄

  精细化援疆 实现“一对一”援疆模式新突破

  7月20日,山西省阳泉市11名援疆干部到军户农场工作。这些援疆干部是阳泉市按照军户农场实际需求选择的柔性人才,他们是从阳泉市下辖的5个县(区)公开选拔出来的,来自社会经济、文教卫生等行业部门,分别在军户农场机关科室和事业单位任职。自“一对一”结对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军户农场和阳泉市深化交流互动,先后选派11批35人次干部人才来农场工作。

  2012年,六师五家渠市与山西省制定《山西省各地市“一对一”对口支援六师五家渠市各农牧团场工作方案》,确立山西省10个地市结对援助五家渠市和14个团场的结对支援模式。

  “一对一”结对援助是山西省和六师五家渠市共创的援助模式。这一模式经过提高完善、复制推广,把援受两地各层级、各行业、各单位全部纳入,结对编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干部人才援疆网。

  如今,“一对一”结对援助模式已经全面扩展为援受两地机关部门、企业、学校、医院、开发区等之间的全领域结对援助模式。同时,团场机关各部门、各基层单位与对口援疆市(区、县)相关部门纷纷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团场基层党建、行政管理等部门的援助模式已从“一对一”发展成为“二对一”或“多对一”,更多山西省先进理念和优质资源被引入六师五家渠市。

山西省援疆专家赵志强(右)和六师医院医生讨论患者病情(资料图片)。 左宏洲摄

  填补技术空白 取得“组团式”援疆新进展

  7月26日,在六师医院心血管内科办公室,援疆医生赵志强在给同事们做关于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的讲座。今年46岁的赵志强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去年8月来六师医院援疆。

  在此之前,六师医院从未独立完成过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六师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生许明至今还记得他跟赵志强第一次做手术时的情景。“赵主任带领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功地置入了心脏永久起搏器。赵主任高超的技术让我们在场的人都十分惊叹。”许明说。

  近年,山西省集中省属10余所三甲医院的医疗力量共同援助六师五家渠市,通过打造龙头、分层援助、辐射联动,取得“组团式”援疆新进展。从2013年至今,山西省先后集中安排55名计划内医疗专家入驻六师医院,担任医院副职领导和科室负责人,组建新科室9个、推广新技术7项,完成兵团及六师五家渠市科研项目20项。

  在援疆医疗专家的帮助下,经过5年的创建,2018年,六师医院顺利通过兵团三甲医院等级评审。援疆专家组建医疗集团,辐射带动团场医院,使基层群众共享山西医疗援疆成果。

  援疆专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助推六师医院诊疗水平、服务质量、专科能力全面提升,有效促进了六师医院薄弱学科建设,大力推广新的医疗技术和项目,提高了六师医院临床诊疗技术水平。

  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六师五家渠市围绕医疗卫生、教育教学、食品药品检测等民生领域,在输入新理念、补发展短板、破技术难题上下功夫,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在医疗和教育领域,山西省根据六师五家渠市实际需要,精准选派优秀医疗技术人员和师资力量全方位帮扶,并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大对六师五家渠市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

  2018年8月,六师五家渠市教育系统选派40名教学管理人员赴山西省进行专题培训。培训结束后,山西省省级示范高中13名优秀教育教学名师受邀到六师五家渠市开展教育教学巡回指导,通过人才双向交流,实现了“输血”与“造血”并举,“促进”与“互利共赢”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援疆效益的最大化。

山西省援建的六师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资料图片)。 多明忠摄

  援疆无悔 叙写晋疆深情

  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来自山西省的援疆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背起行囊,西出阳关,走进六师五家渠市团场连队、医院学校、企业社区,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一个个大爱援疆的感人故事。

  如今,这些故事已深深印在六师五家渠市各族群众心里,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佳话。原本相距遥远的晋疆两地,因为援疆干部人才的无私付出而唇齿相依。

  激情,在援疆中燃烧;豪情,在援疆中释放。

  在共青团农场幼儿园,有两位特殊的老师,她们是一对母女,她们是一同从山西省吕梁市来六师五家渠市援疆的王花和女儿王中旭。

  说起和女儿一起来援疆的经历,王花笑着说,她的爷爷奶奶都是第一批进驻西藏的人民解放军。从小在革命故事中熏陶长大的王花,梦想着有一天可以去支援边疆建设。2018年9月,得知吕梁市选派援疆支教幼师的消息后,她立刻报了名。后来,女儿王中旭了解到母亲在农场工作的切身感受,以及援疆干部的感人事迹后,也决定来援疆。

  “来之前我买了教材,整理了教学方案,在农场幼儿园发挥了大作用。”王中旭说,如今,农场就是她和母亲的第二故乡。

  像这样的故事,在垦区大地还有很多。援疆干部人才把六师五家渠市作为第二故乡,不辱使命、辛勤工作,积极参与六师五家渠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自觉发挥援疆干部“建设队”“传播队”“联络队”“宣传队”作用,为推进六师五家渠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山西省援疆干部人才把真情播撒在垦区大地,每一位援疆干部人才都在全力构筑新的援疆起点,都把自己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分子,融入六师五家渠市发展之中。巍巍天山目睹了他们的无私奉献,片片绿洲记录了他们坚实的足印,垦区大地矗立起一座座爱的丰碑。

[责任编辑:王东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