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创新工作机制促学生资助精准化、科学化——

为寒门学子点亮人生

2019年09月05日 12:01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6年建档立卡家庭高中生考取本科人数为6420,2019年建档立卡家庭高中生考取本科人数为10454,平均年增长17.6%;在36个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县(市、区)和神农架林区中,2016年建档立卡家庭高中生考取本科人数为1727,2019年建档立卡家庭高中生考取本科人数为3013,平均年增长20.4%……”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过去3年,湖北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考取本科高校人数大幅增加,这背后是湖北教育部门最大限度发挥资助育人力量的努力。

  从“按部就班”到“查漏补缺”

  “我老家是河南的,两年前父亲失去劳动能力,我一度觉得天塌了下来,甚至萌生了辍学的念头。”谈起往事,襄阳五中高三(26)班学生赵诗曼的眼睛红了,“没想到学校主动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不仅给我免学费、发放国家助学金,还提供2000元生活补助,让我能够继续求学。”

  千里之外,深圳市翻身实验学校四年级学生杨婧怡的父亲,在电话另一端感慨不已:“前不久带着孩子南下打工,没想到出门在外还能享受老家的教育资助政策,我们发自肺腑地感激。”

  这两个家庭在享受资助政策方面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学籍和户籍不一致。

  “全国各地做法不统一,本地户籍在外就读、外地户籍在本地就读的两类学生,极易遇到学籍地、户籍地的‘两不管’或‘两都要’现象,致使国家资金的使用效益无法最大化。如何对这两个群体实施精准资助是学生资助工作的难点。”襄阳市教育局局长程敬荣介绍。

  为落实好国家资助政策,襄阳市主动“查漏补缺”,采取三级联动机制——核查比对国家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学生学籍等数据库信息;以镇(办、处、区)为主体,以村(居委会)为单位,深入贫困户进一步核查学生信息,尤其是两类学生的信息;向本地户籍在外就读学生所在地、外地户籍在本地就读学生原籍地发出资助公函,要求回告资助情况,并据此选择合适资助方式。

  “目前,湖北各地依据财力、人力等现实情况,纷纷建立对象识别精准、资助管理精准和服务精准的资助工作体系,确保国家资助政策能够落地生根。今年春季学期,湖北已有151万人次享受国家资助政策,27万人次接受地方教育救助,做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湖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说。

  从“千人一面”到“一生一策”

  “万妈妈来了!”“万妈妈好!”记者同随州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万宝岑一行驱车抵达随县安居镇王楼村时,两个活泼机灵的女孩兴奋地上前打招呼。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对姐妹花从小便是“事实孤儿”:一家四口老弱病残,脑瘫的小姑无自理能力,全靠80岁的奶奶租种的一亩菜地为生。每天,老人都要骑三轮车去卖菜,生活异常艰辛。

  “我从小学起就开始接受资助,奶奶为此每年得到村委会、镇政府四处盖章,让我很是心疼。从去年起,我不用再开具经济困难证明就能收到2000元国家助学金、1200元学校生活补助……”提起自己受资助的情况,在随县一中读高二的姐姐小语打开了话匣子。

  在安居镇中心学校就读的妹妹小怡提醒姐姐:“别忘了你的学费也减免了,‘爸爸妈妈们’每年都会送来五六千元,还经常关心我们的学习情况。”

  “在随州市,像小语、小怡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共有21619人。为确保资助育人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我们在教育、民政、扶贫、残联等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精准定位每一名贫困学生,变‘多头办事’为‘一网打尽’。”万宝岑介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进村入户对每一名贫困生进行走访慰问,根据不同家庭的情况,提出一次性资助、跟踪资助、一对一结对等帮扶措施,目前已实现‘一生一策’。”

  在实现科学资助方面,湖北各地因地制宜,纷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探索出了有效方法。如鄂州市创建“双线包保制”,一名教师“管长期”,一名教师“管阶段”,做到学生全程有资助;宜昌市按照“一校一对策、一生一责任人”原则,开展“知心姐姐”“爱心妈妈”“置换体验”等系列活动;恩施州实行局领导包保五大片区、117名局机关干部包保129所中小学、全市教师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的目标责任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帮扶网络。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除了国家、林区每年分别提供8000元、4000元无息贷款外,我还收到来自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资助两万元,终于不用再为学费发愁了。”办理完助学贷款后,神农架林区下谷坪乡准大学生刘宝的心一下子松了下来,“我从小学开始就接受国家资助,高中三年共收到爱心款项34500元,正是这些让我能够走出大山,用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进一步减轻贫困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神农架林区率先实施地方助学贷款政策:贫困高中生每人每学年最高可贷4000元,不继续上大学可贴息3年,继续上大学的本科可贴息达10年;大学期间学生本人不需承担利息。此外,神农架林区还免除了学前阶段保教费和书本费,为乡镇中小学学生发放交通补助,对普高阶段困难家庭学生免学费、书本费、住宿费。

  “教育扶贫需要营造扶志扶智的环境,转变一些贫困人群的‘等靠要’观念,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湖北103个县级行政区在严格落实各级各类国家资助政策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地方教育扶贫工作的内涵,对国家资助政策未覆盖未满足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大投入,实现教育救助‘百花齐放’。”湖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负责人说。

  如今,兴山县、大冶市免除高中阶段全部学费、住宿费、书费;武汉市施行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费政策;阳新县对义务教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寄宿生和非寄宿生一视同仁,同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远安县对从学前至高中教育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免费提供学生营养奶,免费购买学生平安保险,免费提供校服……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也是教育精准扶贫的最重大任务和最紧迫工作。湖北省教育和扶贫部门同心协力,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确保高质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湖北省教育厅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