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留守儿童体育工作很有必要

2019年09月05日 12:01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部署推动体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国建设关系人民群众身体素质的提高,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作为五育之一的体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体育的价值更是不可小觑。

  留守儿童沉溺网络一直是各界关心和担忧的问题。不久前,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显示,无论是在上学日还是周末,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都位居前三名。而电子产品的使用问题在乡镇农村更为突出,乡镇农村儿童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108.18分钟)明显高于城市儿童(88.40分钟)。

  乡镇农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之所以在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上高于城市儿童,既与缺乏亲情呵护有关,也与农村缺乏体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有关。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58.61%分布在城镇,41.39%分布在乡村。虽然看上去城乡差距不大,但是乡村仅有500万平方米的室内体育场地,还不到城镇室内体育场地面积的十分之一。近年来乡村体育设施建设速度加快,但与城市相比,差距仍很明显。可以说,为乡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完善体育设施,培育体育兴趣,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最直接的一个意义就是可以把他们引向体育场,帮助他们减轻对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的依赖。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爱,留守儿童在学业、身心健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状况都不尽如人意,厌学、逃课、崇尚暴力、沉迷于网络等情况尤为突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如果不为留守儿童成长创设更好的条件,给予更多关爱,尤其是对不良行为、心理扭曲状况进行及时有效干预,留守儿童的人生之路可能产生诸多问题。

  体育具有野蛮体魄、文明精神的作用。在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环境方面,体育可以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留守儿童正处在身体与心理的发育时期,利用体育手段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不仅能够帮助留守儿童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帮助留守儿童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很多是集体项目,通过参加这类体育活动,可以增强留守儿童的团队配合意识,增进他们与同学间的友谊。无规则、不体育,参与体育运动,还有助于引导留守儿童养成遵纪守规的良好品行。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运动负荷较强的项目,还可以锤炼孩子们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养成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的品质。让孩子们参加各类体育竞赛,则可以让孩子们在竞赛中打开视野,获得快乐与自信。

  在建设体育强国的征程中,不仅不能遗落留守儿童,还要积极发挥体育在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锤炼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相关部门应加大农村体育设施投入,解决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场地不达标、体育设施配备简陋等突出问题,为充分开展体育活动创设基本条件;各中小学要真正重视体育课的育人作用,开足开齐体育课,将阳光体育等落到实处,帮助留守儿童培养体育兴趣,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助力其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