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飘过70年】1958年:一个因油而生的城市唱出克拉玛依之歌

2019年09月05日 17:22   来源:天山网

夜色下的“克拉玛依之歌”雕塑。

  天山网讯(记者马少宾报道)“当年我赶着马群寻找草地,到这里勒住马我望过你……”这首《克拉玛依之歌》是60多年前,油城克拉玛依的真实写照。

当年的克拉玛依第一代石油工人。(图片由克拉玛依市委宣传部提供)

  如今,茫茫戈壁变成绿树成荫的城市。在歌声的陪伴下,一代又一代克拉玛依人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9月1日傍晚,77岁的卡依霞·可可思汗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克拉玛依河畔观看水幕电影。

  卡依霞是克拉玛依第一代石油工人,也是女子钻井队队员、全国劳动模范。

  置身于城市夜景中,卡依霞的思绪又回到了1958年,克拉玛依市建设初期,她和姐妹们在零下30℃的严寒中,人拉肩扛钻井的艰苦岁月。正是这段艰苦的岁月为克拉玛依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克拉玛依之歌》创作者吕远(左)和原唱吕文科(右)。(图片由克拉玛依市委宣传部提供)

  也正是那一年,29岁的作曲家吕远,在兰州石化炼油厂,当时一些外国专家断言中国没有石油,但我们偏偏就在克拉玛依市找到了石油。听到这些,他非常激动,想为克拉玛依市谱写一首赞美的歌。

  在炼油厂工人的描述中,克拉玛依没有水、草,连鸟都见不到,但那里有热火朝天的厂房,有井架和汽车,有一群为梦想奋斗的年轻人。

克拉玛依油田。(图片由克拉玛依市委宣传部提供)

  一个多月后,在尘土飞扬的工棚里,吕远创作的《克拉玛依之歌》问世。

  经歌唱家吕文科的演唱,《克拉玛依之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唱响全国。

  《克拉玛依之歌》唱出了克拉玛依市的今昔之变,引起像卡依霞一样的第一代石油工人的共鸣。

克拉玛依河九龙潭。(图片由克拉玛依市委宣传部提供)

  在那个年代,因为这首歌的魅力,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齐聚这个城市,为新中国寻找工业血液——石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克拉玛依市原油产量已占全国四成以上,一批专业骨干、技术队伍从准噶尔盆地走向这里,奠定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基础,彻底改变了“中国贫油论”的状况。

“克拉玛依之歌”雕塑倒映在水中。(图片由克拉玛依市委宣传部提供)

  克拉玛依市真如歌词中所写:“遍野是绿树高楼红旗,密密的油井像无边的红地”,成为“大西北的宝石”。

  1985年,吕远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也是克拉玛依油田发现30周年。

  这一年,吕远获得了油城人民的最高赞赏———克拉玛依市第一位“荣誉市民”。

  那时的克拉玛依市,已从戈壁滩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石油城。

掩映在绿丛中的人家。(图片由克拉玛依市委宣传部提供)

  这座城再次点燃吕远创作的激情,《克拉玛依新歌》由此诞生:

  “三十年的岁月,三十年的汗水,戈壁滩上换了一片新天地,柏油公路四通八达,崭新楼群拔地而起,清清湖水泛着那游艇,条条大街都向我张开欢迎的手臂……”

  2008年,克拉玛依市建市50周年,吕远将当年的《克拉玛依之歌》手稿捐赠给克拉玛依市。

  “这手稿,应当属于这里的石油人,是克拉玛依市人民为国争光的豪迈气概给了我创作灵感……”吕远激动地说。

克拉玛依市公园一角。(图片由克拉玛依市委宣传部提供)

  2015年,86岁的吕远赶来这里参加克拉玛依油田发现60周年庆祝大会。

  这一年,他再次创作新歌——《克拉玛依奔向新的胜利》。

  2014年7月24日,由艺术大师、奥运福娃设计者韩美林设计的巨型雕塑“克拉玛依之歌”在克拉玛依市政府南广场落成。

  这座58米的以凤凰为整座的雕塑,由下至上分别为八凤、四凤、一凰的三层结构,寓意克拉玛依吉祥如意、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也象征历代石油人的开拓史。

一座座形态各异的景观桥,将克拉玛依河打扮得分外妖娆。(图片由克拉玛依市委宣传部提供)

  每到夜幕降临,雕塑“克拉玛依之歌”就会亮起,犹如夜晚的一盏明灯,成为克拉玛依市的新地标,也用无声的语言向大家讲述这座城市的历史、人文与精神的好故事。

  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克拉玛依市,气候恶劣,极度干旱缺水,植被稀疏。

  1955年7月,由36名工人组成的青年钻井队挺进克拉玛依市。当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市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了我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一座城市也因油而生。

克拉玛依河中心景区。(图片由克拉玛依市委宣传部提供)

  被誉为“克拉玛依市种树第一人”的88岁的王延明,种树绿化30多年,对当年在这里“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还难”深有体会。

  1959年来克拉玛依参加石油大会战的王延明,从1985年开始植树绿化克拉玛依市,只因为他太渴望改变克拉玛依“没有水、树,一年到头刮大风”的恶劣环境。

  在此后的岁月里,因油而兴的克拉玛依,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并引来了水,让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空气优良率均大幅提高。

克拉玛依市城市绿化。(图片由克拉玛依市委宣传部提供)

  到2018年年底,克拉玛依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3.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7平方米。

  靠着“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将不现实变成现实”的信念,一代又一代克拉玛依人立足优势、努力奋斗,不断续写着克拉玛依市发展的新篇章。

  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新疆首个“国家生态区”……

  昔日风沙肆虐、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戈壁荒漠已蜕变为天蓝水清地绿的宜居之城,成为真正的“沙漠美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飞速发展,克拉玛依也是一个典型。

克拉玛依河中心景区。(图片由克拉玛依市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