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诗意田园 宜居宜业

——昌吉州提升人居环境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2019年09月06日 10:59   来源:新疆日报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坐看渔歌唱晚,闲听鸟语虫鸣……这样的乡村,似乎不同于记忆中的乡愁。在昌吉回族自治州,这种蝶变始于去年启动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去年以来,玛纳斯县兰州湾镇下八家户村积极扶持村民推进绿色庭院建设,村里免费提供菜苗,并补贴庭院灌溉水费。目前,村里有105户村民发展庭院经济。这场“美丽菜园”革命,不仅破解了农村房前屋后杂物乱堆这一“老大难”问题,也探索出人人参与乡村治理的新模式。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推进,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不断破茧,一幅幅生活惬意、环境优美、乡风淳朴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昌吉州徐徐展开。

玛纳斯县乐土驿镇上庄子村小公园(8月26日摄)。何春泉摄

  新疆日报讯(记者盖有军 昌吉记者站刘茜报道)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坐看渔歌唱晚,闲听鸟语虫鸣……这样的乡村,似乎不同于记忆中的乡愁。在昌吉回族自治州,这种蝶变始于去年启动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昌吉回族自治州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整治、高质量推进,通过综合整治、全面整治、深度整治,推进农村展现新面貌、居民展现新气象、生产展现新质态,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同步提升。

  环境整治  刷新乡村颜值

  层层叠叠的旱田、潺潺的溪流、斑斓的野花,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小分子村曾经是天山深处偏僻的小山村,如今是远近闻名的“画家村”。

  村民李文芬家的“羊圈酒吧”,吸引了不少游客“打卡”。“以前守着一点山地过日子,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手里没个闲钱。”李文芬说。3年前,李文芬夫妇开办农家乐又建起了酒吧,一年下来能挣10多万元,收入翻了5倍。

  “这几年,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县上先后投入1亿多元对小分子村实施村庄环境提升工程。”吉木萨尔县新地乡乡长周艳娥说。在不改变村庄肌理风貌的前提下,村里先后建了停车场、观景台、写生点、画廊步道、石器美术馆、旅游公厕等,环境好了,村上三分之一的人家办起了农家乐。

  7月21日,呼图壁县园户村镇上三工村村民徐国华家正在安装双瓮式无害化卫生厕所。今年以来,呼图壁县不断推进“厕所革命”,打造宜居乡村,目前已有890户农牧民用上新型厕所。

  小厕所,大民生。昌吉州各县市发挥村民建筑队、乡村能人的作用,投工投劳自主参与改厕,在35个村组开展不同模式改厕示范样板工程95个。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任务之一。7月25日,昌吉州首个试点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系统在昌吉市二六工镇红星村投入使用。该项目投资12万元,日处理污水可满足25户村民使用需求。与传统排水管网+小型污水处理站建设方式相比,节约成本约一半。

  “在环境整治过程中,昌吉州坚持无规划不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昌吉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郭怀安说。

  2018年,昌吉州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600万元投入乡村振兴示范村环境整治工作。今年更是下大力气,拿出1亿元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个专项行动、89个示范村建设和乡村规划实施以奖代补,此举撬动各县市社会资金5.6亿元投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玛纳斯县广东地乡小海子村(8月28日摄)。何春泉摄

  庭院建设  乡村处处生辉

  一块约20平方米的草坪,分布着几口地下井,被木栅栏四四方方地围起来,连着一间小白房。这是玛纳斯县乐土驿镇上庄子村引进的韩国“土壤覆盖式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其功能堪比一座小型污水处理厂,这是玛纳斯县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示范项目。

  “之前村民生活污水都排到外边的水沟里,夏天蚊蝇很多、臭气熏天。”上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李成山介绍,“现在,村民家厨房、厕所等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地下管网收集到这里,经过技术处理后排出清水,可以回用灌溉树木。”

  当“上海垃圾分类”被一再刷屏,昌吉市佃坝镇二畦村村民李菊梅也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一组垃圾分类照片。

  56岁的李菊梅家住二畦村六片区东二巷,从今年4月份开始,二畦村六片区76户村民家门口都多了两个垃圾桶,蓝色是放不可回收垃圾的,绿色是放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收集员李万虎告诉记者,村里倡导垃圾从源头上分类减量以后,垃圾总量较之前减了30%,为村集体每月节约清运垃圾费近千元。

  “咱村里也有了物业服务,水管漏了,一个电话,物业公司马上就派人来维修。”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村民尧孜·热西提对村里的变化赞不绝口。

  目前,昌吉市10个乡镇已成立3家村集体所有的物业公司。市政府计划列支1650万元,为乡镇配备垃圾清扫车等,鼓励和支持乡镇解决好环境管护难题。

  在昌吉州不少乡村,美丽庭院让“方寸地”变成“增收园”。

  “收菜喽……”8月9日,在玛纳斯县兰州湾镇下八家户村,听到村里大喇叭通知,村民纷纷从家里拎出自家庭院种的蔬菜,来到村里的湿地原农农民专业合作社交售。

  当天,在合作社的对接下,克拉玛依市一家公司一次就收走了6吨多蔬菜。“以前没想到自家院子也能赚钱,现在家家户户的庭院都利用起来了。”村民韩来安说。去年,韩来安在自家庭院种菜养鸡,收入近1.3万元。今年,他的庭院菜种得更加精细,庭院鸡的养殖数量也增加到200多只。

  去年以来,下八家户村积极扶持村民推进绿色庭院建设,村里免费提供菜苗,并补贴庭院灌溉水费。目前,村里有105户村民发展庭院经济。这场“美丽菜园”革命,不仅破解了农村房前屋后杂物乱堆这一“老大难”问题,也探索出人人参与乡村治理的新模式。

  农旅融合  催生“美丽经济”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

  “8月3日一天,我就接待了150多位游客,上菜都要小跑。”8月9日,跳鱼岛农家菜老板杨梅说。杨梅家住玛纳斯县广东地乡小海子村,原本在镇上开超市,听闻小海子被列为昌吉州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2018年4月回村投资150多万元开了这家农家乐。

  记者遇见小海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红伟时,他正和村委会一班人在开会。刘红伟介绍,近两年,小海子村重新进行规划,建设徽派民居68栋、高标准硬化路面2.2公里,配套建设两个游园、48个门前过水小桥,5.2公里污水主管网接入城镇管网,大部分村民用上了水冲式厕所。目前,小海子村发展农家乐、渔家乐、民宿等10余家。此外,村里还计划在三棵树片区建设一个生态康养中心。

  昌吉州大力推动农旅融合、产城互动,带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让农民的左口袋装下“旅游钱”,右口袋放入“产业金”。

  8月9日,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的清晨在鸟语花香中晕染开来。村民王淑香的家,现在是一处民宿,每年的收入在15万元左右。借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里环境越来越好,菜籽沟村“艺术家村落”名气越来越大,开办民宿客栈在村里热了起来。同时,村民家的土鸡、旱地面粉、胡麻油、土豆粉条等特色农副产品也成了抢手货。

  奇台县江布拉克景区作为与周边乡村共融的开放式景区,让很多返乡创业人员看到了发展的希望。2016年,奇台县半截沟镇江布拉克村村民金刚回乡创业,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现在村里的路修好了、环境也好了,来的人越来越多,一年下来利润在10多万元。”金刚说。

  目前,江布拉克景区已经辐射带动周边半截沟镇、碧流河镇、七户乡等7个乡镇发展乡村旅游,为沿线居民创造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直接受益群众超过了2.8万人。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推进,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不断破茧,一幅幅生活惬意、环境优美、乡风淳朴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昌吉州徐徐展开。

  【记者手记】让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农,天下之本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村环境整治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老”在多年习惯,“大”在千家万户,“难”在除旧布新。

  昌吉州把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振兴农村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顶层设计、综合施策、系统整治、全民参与,持续向农村“脏乱差”开战,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畜禽归圈、柴垛归堆、垃圾归箱、污水归网,清积垢、布新绿、美村庄,构建环境改善与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提升的崭新格局。

  人居环境不仅要讲“颜值”,更要讲“内涵”。昌吉州注重文化涵养、思想培植、心灵塑造和乡风传承,引导人们追求文明生活风尚,合力打造纯净、善美的精神家园。

  正是在这种变化中,过去“脏乱差”的村庄变身“绿富美”,并且,以村聚景,以景聚业,以业聚富,村庄宜居宜业。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来,昌吉州一大批乡村美了“颜值”,有了“气质”,精心涵养出的好风景,让大伙儿觉得好日子更有奔头。

  昌吉州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积极探索多种模式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高度融合提升,让广大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子过得和城里的人一样。(盖有军)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