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每天二两肉、民生重千钧

2019年09月06日 11:0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 题:每天二两肉、民生重千钧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每人每天二两肉,是按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人均一年29公斤肉基本需求计算来的。对大多数国人而言,肉类蛋白摄入中,猪肉很重要,所以说确保猪肉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关系到大多数人的碗里荤腥,是涉及千家万户菜篮子的大事。

  保供应、稳市场,要补短板、抓节点。保障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需求,首先要从价格承受能力最弱的低收入群体着眼。据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今年4月份以来,按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和联动机制,全国已经有29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先后启动价补联动机制,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24亿元,补贴困难群众9000余万人次。要千方百计保障人民群众吃得上肉、吃得起肉,特别要保障低收入群体节假日碗里要有肉,而且尽可能地要多几片肉。兜住这个底,就兜住了公众的关切。

  保供应、稳市场,要着眼当下,解燃眉之急。就当下看,今年以来,在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同时,中央就明确要求各地抓好牛羊禽鱼等替代肉类的生产与供应,由于下手早,效果较好。特别是鸡鸭等禽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目前总体供给充足、价格稳定。猪肉在我国肉食消费中的比重,由改革开放初的90%多降至目前的60%出头,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他肉类的替代,就是“两条腿的顶替了四条腿的,没有腿的顶替了两条腿的”。当前要着眼于供需结构调整,主动做好各种肉类的生产、屠宰、冷冻、运输、上市,切实做好禽流感等秋冬疫情防控,同时做好市场价格监管,坚决防止信息扭曲、市场失灵、哄抬物价造成猪牛羊鱼禽等联动涨价。

  栏之不存,猪将焉附?从长远来看,要尽快遏制生猪产能下降趋势,恢复存栏量出栏量。近年来,我国生猪规模养殖发展势头较快,规模化比重不断提高,但总体上仍以分散养殖为主,良种化、设施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较低。这不仅导致低产出和养殖环节收益不高,而且也是环境污染、防疫水平低以及生产波动幅度大形成“猪周期”的重要原因。着眼于长远,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市场调控机制,发展规模化养殖,做好产销区对接,从根本上弱化“猪周期”作用。

  凡事过犹不及。一定要按中央要求,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允许超越法律规定,以环境整治之名,一刀切拆圈推栏,把生产生活与生态对立起来,人为打破养殖业与市场供需周期,造成新的市场波动。

[责任编辑:王昕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