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买提尼亚孜:想再去北京,看升国旗仪式

2019年09月09日 12:01   来源:阿克苏日报

买提尼亚孜·艾沙。

  天山网讯(记者邓丽娟 通讯员魏彦斌摄影报道)“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那天,我妈妈生下了我,我的生日是我最喜欢的日子。”9月4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阿热勒镇夏合吐尔村,70岁党员买提尼亚孜·艾沙说。

  买提尼亚孜·艾沙很重视胸前那枚党徽,采访开始前,一直问家人党徽戴得正不正。

  买提尼亚孜·艾沙1986年入党,是一名有着33年党龄的“四老人员”。1963年,他初中毕业后,在村里担任小队长;1966年至1978年担任村里的团支部书记、村委会副主任;1979年至1990年担任村委会主任,期间拿过很多荣誉证书;1990年至1998年任村党支部书记。1999年,因身体原因申请退休。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伟大的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着千千万万的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让中国人民得解放,成立了新中国,让我们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心怀感恩。”买提尼亚孜·艾沙说。

  “小时候,我家有十几口人,那时候只有一亩二分地,温饱是大难题。口粮不够吃,我们就用荞麦皮、水稻秆、沙枣充饥。我是家里的老大,我穿过的衣服,弟弟妹妹继续穿,穿烂的衣服打上补丁还能再穿几年。”买提尼亚孜·艾沙说,现在一换季就买好几套衣服。

  买提尼亚孜·艾沙说:“我记得,以前从阿热勒镇到阿克苏市,交通非常不便,坐毛驴车到黑山跟前,路不好,车上所有人都要下来一起推车。那时候托什干河上没有大桥,看哪里水浅,就从那里过河。晚上就睡在车上,或者铺个毡子睡在地上。1971年,当时我当村委会副主任的时候,参与修建了托什干河大桥,大桥正式投用那天刚好就是我的生日。”

  “上世纪70年代,我们村就一个土块房的大会议室,所有人开会用稻草铺在地上,人坐在那上面。院子里没有打地坪,一下雨满院子都是泥坑。上世纪90年代以后,村委会的办公场所变成了砖混结构的房子。2000年后,院子里打了地坪。现在,村委会的大会议室装了暖气和舒服的座椅,冬天开会也不会冷,村里的文化大礼堂经常举办演出活动,还可以给新人办婚礼。”买提尼亚孜·艾沙说。

  买提尼亚孜·艾沙介绍,很早以前,他们村没有学校,1958年,他在邻村的小学念了半年书,后来村小学建成后,他回到村里的学校继续上学。“现在,村里有小学,还有幼儿园,孩子们上学不收学费,教学质量比我们那时候好太多了。1968年,我们村有个背小药箱的医生,谁家有病人,他就背着药箱上谁家看病。1982年,村里建了个土块房的卫生室,那个医生有了固定问诊的地方,但是医疗条件还是很差。现在,我们村有了卫生室,医生也很专业。”他说。

  2001年,买提尼亚孜·艾沙和村里的4名“四老人员”一起去了北京。坐班车从阿克苏市到乌鲁木齐市,从乌鲁木齐市坐飞机到北京,那是他第一次坐飞机,也是第一次出远门。

  “我们在天安门前合影,在北京的三天时间,我们几个徒步把天安门周边都逛了一遍,还去了故宫、人民大会堂。今年,我们几个商量了一下,还想再去趟北京,已经和乌鲁木齐市的一家旅行社取得联系,组团去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转转。我有个梦想,想去天安门观看升国旗仪式,还想去嘉兴看看红船。”买提尼亚孜·艾沙说。

[责任编辑:崔导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