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沐杏雨 终身感师恩——聆听立德育人路上的感恩故事

2019年09月10日 16:36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高伟(右)(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关玉平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刘薇 王畅彤 陈彦仿报道)《礼记》有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连日来,记者走进首府多所学校,采访多位老师,聆听他们在立德育人路上的感恩故事。

  最美乡村教师

  感念师恩,立德育人

  市第111小学位于米东区羊毛工镇蒋家湾村,今年50岁的关玉平已经在这里当了31年教师。2017年她获评自治区最美乡村教师称号。

  曾经她有许多次机会调离这所乡村小学,但她都婉拒了,问及原由,她淡淡地说:“一朝沐杏雨,终身感师恩。”

  关玉平回忆,她的小学老师也是蒋家湾村人,教书之余,还要干地里的农活。“他们有机会去城里的学校当老师,但都没有去。我的老师当年总说:‘我要走了,这些娃娃咋办!’  那时我就暗下决心,长大后,我要做他们那样扎根乡村学校的老师。”

  关玉平说,现在的乡村小学,一样有多媒体设备、班班通系统,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让她更有信心给村里的孩子们上好每堂课。

  职业引路人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48岁的高伟是乌鲁木齐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餐饮服务系教师,不久前获评2019年全国教育系统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谈起自己的教师生涯,他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1987年,高伟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烹饪专业,后进入酒店成为厨师。2003年,乌鲁木齐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进行人才引进计划,聘请他成为餐饮服务专业的教师。

  “当时我做厨师,工资收入很不错,换工作需要慎重考虑。”高伟说,做抉择时,他想到了自己的老师如何手把手教他切菜、颠勺、雕花。他想,把手艺教给更多学生,让他们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应该更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就这样,他选择成为了一名教师。

  高伟说,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这让他感到责任重大。

  “我感念恩师传我本领,更庆幸自己能把所学教授给更多的孩子,让他们也有一技之长。做职业路上的引路人,就是我传承师德的方式。”高伟说。

  日常点滴

  感动温暖师生心

  市71小副校长宋国萍2000年开始从教,谈到和孩子之间的相处,她说:“感人的故事太多了。有件事现在想起来,都会流泪。”

  宋国萍说,那是她工作第二年的初春,当时在市14小担任语文老师、班主任。

  她回忆道:“初春地上还有很多冰,孩子太小,环境区剁冰的事就由我来完成。剁冰时,冰碴四溅,我眼睛几乎睁不开。当我把地上的冰都剁完了,一抬头,一下碰到了一个孩子的胳膊。我这才发现,他踮着脚尖,用手帮我挡着从屋檐上滴下来的水。我一把把孩子抱在了怀里,我问他,用手接水冷坏了吧?孩子说这样水就滴不到你的头上了,你就不会感冒了。”

  市59小分校二年级(3)班班主任刘珊从教仅仅四年,可她收获的快乐与感动也丝毫不少。

  刘珊说,9月4日是她的生日,中午她走进教室,突然教室的四面八方飞来五彩的纸飞机,每个纸飞机上都有一句祝福。原来,课间全班同学都没出去玩,他们一起做手工,为了给老师一份生日祝福。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