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风采】母爱创造生命奇迹

——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王震云

2019年09月16日 10:30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马伊宁报道)“孩子,站起来活动一下再写,久坐不动对你眼睛不好。”9月14日,在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家属区,77岁的王震云把一杯奶茶端到正伏案写作的儿子黄冗面前,抚摸着他的头,慈爱地说。

  47年艰辛守护、日复一日精心培育,王震云不仅帮助脑瘫致残的儿子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还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陪伴儿子不懈奋斗,帮助他实现五彩梦想。

  “孩子很努力,我为他骄傲。”提起儿子黄冗,王震云眼眶湿润起来。

  1972年冬天,王震云的第二个儿子出生,取名“黄冗”。然而,喜悦很快被残酷的现实打破:由于出生时窒息缺氧,被诊断为脑瘫。

  “当我看到孩子时,心特别痛,但我是母亲,再艰难也要将孩子抚养成人。”王震云说,黄冗1岁时才会哭,但不能站立,脑袋耷拉着,没完没了地流口水。王震云和丈夫为给儿子治病,先后去了北京、山东、江西、甘肃等地求医问药,但黄冗的病情并没有好转。

  1980年,王震云和丈夫调到乌石化工作。当时黄冗已经1米多高,但不会走路,不能拿东西,说话口齿不清。直到8周岁时黄冗才能独立行走,但摔跤是家常便饭……

  王震云毫不气馁,她自学残障儿童教育训练方法,一步步教儿子发音、识字。有时一个简单的发音要重复上千次,一个汉字要练几个星期。在她超乎常人的不懈努力下,黄冗除了肢体活动有困难,其他方面逐渐赶上了正常孩子。

  黄冗10岁时,王震云决定送儿子上学。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有学校答应接收这名特殊学生。老师和同学们对黄冗非常照顾,同学们常常搀扶着黄冗上学、放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冗意识到自己与其他正常孩子不同,看到母亲为自己辛劳操心,他变得消沉起来,不愿说话也不愿出门。王震云就给儿子讲张海迪的故事,鼓励他要坚定信念、心怀梦想。黄冗渐渐变得坚强起来,但因身体原因,小学毕业后他开始在家里自学。

  在王震云的鼓励下,黄冗用超乎常人的毅力,自学初中、高中课程。看书用下巴压着翻阅,左手不能用,就用右手能用的手指操作电脑。每当想要放弃时,想起母亲期待的目光,黄冗又坚持下来。在发现儿子喜欢阅读和写作后,王震云就教他查字典,陪他一起阅读,几年下来,黄冗不仅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甚至开始文学创作。

  儿子写作时,王震云总是默默地在旁边削铅笔、准备纸张。黄冗用了6年时间,一个字一个字写出了27万字的长篇小说《残爱》。2005年,黄冗被新疆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他没有为自己的成绩沾沾自喜,又涉猎诗歌创作,诗歌集《路远方》也很快问世。

  如今,47岁的黄冗已发表了180多篇文学作品,创作了80多首歌曲。其中,2008年创作的《我要飞翔》荣获第29届奥运会优秀歌曲奖。

  黄冗在他的作品《母亲》一文中写道:“我有今天的成绩,与母亲的培养和鼓励密不可分。我深深为拥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而骄傲。”而王震云说:“儿子的到来丰润了我的人生。做黄冗的妈妈,我内心自豪而骄傲。”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