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坎土曼到康拜因 一家三代人的“农机梦”

2019年09月16日 12:44   来源:阿克苏日报

  天山网讯(记者刘红文 通讯员郭伟伟报道)秋日的温宿县托乎拉乡稻园村一派丰收的景象,果园里累累硕果压弯了枝头,稻田里金灿灿的稻米笑弯了腰。9月11日,19岁的艾合买提·亚森满身油渍,正在清理康拜因(联合收割机)内的麦秸、麦糠和泥土,给链条、齿轮加润滑油,对机器进行检修保养,为收割水稻做着充分准备。

  艾合买提·亚森从小在父亲亚森·尼亚孜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对农机修理产生了浓厚兴趣,不管农机出现什么毛病,他都能够自己处理。在这个农村人使劲儿往城里挤、城里人向往田园梦的时代,受父亲的影响,艾合买提·亚森考大学时选择了农业大学,立志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用自己所学知识为建设美丽家乡出力。“我马上就要去新疆农业大学报到了,临走之前帮父亲保养农机,为秋收做好准备。”艾合买提·亚森说。

  今年45岁的亚森·尼亚孜从小与父亲尼亚孜·斯迪克摸爬滚打在田间地头,如今他也用农民情怀教育自己的孩子,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女儿阿屯古丽·亚森即将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

  80岁的尼亚孜·斯迪克老人坐在院子里,看着儿子亚森·尼亚孜和孙子艾合买提·亚森,露出幸福的笑容。尼亚孜·斯迪克说:“新中国刚成立时,犁地靠牛拉,挖渠用坎土曼,运输靠牲畜,男人用口袋背、女人用裙子兜的现象随处可见,种植水稻直接撒种子。如今,农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改革开放后,随着土地承包到户,人们依靠自己的勤劳,经济条件逐渐好了起来。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尼亚孜·斯迪克买了一台小型拖拉机,圆了自己多年的农机梦,成为村里最早购买农机的农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各种农机具投入到农村农业生产中,但由于价格高,还不能被村民普及使用。当时我一直想买一台收割机,除了自己使用外,还可以外出收割挣钱。”尼亚孜·斯迪克说,直到2011年,家里条件宽裕了,就购买了一台康拜因,而且还享受了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每年六月份,尼亚孜·斯迪克就让儿子亚森·尼亚孜开着康拜因去喀什等地收割小麦,九月下旬在温宿县收割水稻,前后一个多月时间,纯收入4万元以上。

  “现在国家的农业政策越来越好,各种补贴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我一定多挣钱,购买更多先进的农用机械,帮助村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时间外出务工,早日实现增收致富。”亚森·尼亚孜自信满满地说。

[责任编辑:王建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