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河新城展雄姿——十师北屯市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巡礼

2019年09月19日 12:21   来源:兵团日报

十师北屯市各族干部群众在地面上拼出巨幅国旗(资料图片)。

  十万大军出天山,且守边关且屯田。塞上风光无限好,何须争入玉门关。

  北屯,原名“多尔布尔津”,相传成吉思汗六次西征,都在此休整。1958年,时任兵团副政委张仲瀚为即将恢复组建的十师指挥部选址,将十师师部命名为“北屯”。“多尔布尔津”由此成为额尔齐斯河畔的历史记忆。

  得仁巍巍,额河泱泱。60多年来,从地窝子到土坯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羊肠小道到柏油马路,从荒漠戈壁到绿色家园,一代代十师人用青春和热血,在沉睡千年的亘古荒原上,建起了十师北屯市这座祖国西北边陲具有军垦特色的新城。如今,这座军垦新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额尔齐斯河畔,向世人展示着独特魅力。

航拍十师一八四团的职工忙着摊晒辣椒(资料图片)。

  传承红色基因 履行职责使命

  “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牧羊牛。”这是十师边境团场干部群众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被称为西北边境第一团的十师一八五团位于中哈边境,这里的职工驻守着数公里边境线,该团一连在中国版图的鸡尾巴尖上,被称为西北边境第一连。

  这片地处风头水尾的偏僻之地,自然环境恶劣。每年六七月份,地面温度高达30摄氏度,蚊虫肆虐,给当地干部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困扰。据专家考证,盛夏这里每立方米蚊虫达1700余只,伸手一抓,就是一把。据测算,一亩水坑中的幼虫密度约338.68万只。这里的女职工,被称为“不穿裙子的女人”。

  1988年4月,中哈界河——阿拉克别克河上游突发特大洪水,滚滚洪流冲毁了桑德克龙口,涌入我国境内。由于当时一八五团处于中苏争议地段,尚未确权勘界,倘若界河改道,按照国际法惯例,包括一八五团团部医院、学校在内的我国55.5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可能流失。国土在心中,以守边卫国为己任的十师人,岂能让一寸国土流失。一八五团700多名民兵和当地群众、边防部队官兵在界河上奋战了16个昼夜,终于让洪水退回故道,守住了国土。

  60多年来,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的十师人牢记维稳戍边职责使命,传承老兵精神,弘扬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忠诚履行守土卫国、维稳戍边的神圣职责,成为固守边防的铜墙铁壁,永不移动的钢铁长城。

  “请总书记放心,我会一生一世在桑德克哨所守护下去。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2014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工作,一八五团民兵马军武代表兵团200多万名军垦战士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庄严承诺。

  60余载风霜雪雨,十师人忠诚履行着“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的承诺,续写着“铁打的营盘永远的兵”的赞歌。

十师一八三团龙疆设施农业基地职工在育苗中心搬运花卉,准备销售(资料图片)。

  当好生态卫士 守护绿水青山

  9月的北屯天朗气清,得仁山郁郁葱葱,漫山遍野的果实挂满枝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谁能想到这里从前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岭。

  从1995年起,十师开始实施荒山绿化工程。绿化之初,得仁山特殊的地质结构给施工带来许多难题。

  如何在斜坡上种植树苗?人托着人,用绳子绑着人,先清理出一个可以站人的平台,再慢慢站上去植树。如何在坚硬的泥岩上挖树坑?从山下人工运水泡树坑,泡一天后再挖坑。用这样的办法,三天时间才能挖一个树坑。如何让树苗在贫瘠的土壤中存活下来?用人力从崎岖的山路上把肥料一袋一袋背上来育苗。

  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60多年来,勤劳能干的十师人把岁月融入一棵棵树木的年轮里,在坚硬的泥岩上人工种植51个品种40万株树木,建设苗圃300亩,运用先进的滴、喷灌技术,树木成活率达96%,绿化面积达1.21万亩,得仁山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植物景观。

  从道路两旁的葱茏绿脉,到花团锦簇的园林景观,从小游园里曲径通幽的鹅卵石小路,到错落有致的花草树木,实施荒山绿化工程,推进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建设,一幅绿色宜居的生态画卷在北屯市徐徐铺开。

  目前,十师北屯市已建成公园12个,公园绿地面积103.7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5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1.7%,北屯市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00天以上,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自治区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示范区,进入“2018畅游中国100城”榜单。

  十师北屯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污染源普查清查工作,强化环境保护执法监管,先后关停18家燃煤锅炉,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开展额河流域专项整治等多项治理行动,人居环境全面持续优化。据监测,2019年1月至8月,北屯市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100%,优质空气天气数占95.5%。

  “到2020年,争取绿地面积达1200公顷,争取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把北屯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旅游城市。”十师北屯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陶胜林说。

在十师北屯中学,91岁高龄的战斗英雄刘兴义为少先队员们讲述红色故事(资料图片)。

  共享发展成果 增进民生福祉

  金秋时节,走在北屯市街头,笔直的柏油路两旁鲜花绽放,整洁的居民小区内绿树环绕,热闹的广场上群众悠然自得,校园里不时传来琅琅读书声……

  十师北屯市把改善民生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来抓,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优先发展教育,大力促进就业,加强社会保障,推进精准脱贫……一项项惠民措施的落实,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十师北屯市投资1.67亿元,建设2800多套保障性住房。79岁的退休职工张贵荣就是受益者之一。“我的房子是团场分的,我自己一年掏不了多少钱,就住上了这么好的楼房,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张贵荣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搬进保障房3年了,每一天心里都暖暖的。

  2017年年底,十师北屯市14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脱贫率100%。“团里干部给我家送来了200只鸡苗和10只母羊,免费为我家修建了60平方米的暖棚,帮我联系就近打工增加收入。去年我家一共收入8万多元,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十师一八八团五连贫困户伏向荣说。

  60多年来,十师北屯市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各项惠民工程落实落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2019年,十师北屯市安排民生预算22.58亿元,实现新增就业2055人;投入283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发放各类教育资助资金255.7万元;持续推进“健康师市”建设,开展北屯医院与团场医院对口帮扶工作,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完成常住人口签约家庭医生39246人,全民体检22279人,妇女“两癌”筛查7566人;严格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明厨亮灶”餐饮单位达912家,对22家定点医院及65家定点药店进行稽核,查处并追回违规资金8.7万元;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完成社保预期征缴费32486.07万元,发放社会保险减负资金11424万元,惠及连队职工12499人。

  十师一八三团八连党支部书记王刚(左一)一家人与哈萨克族亲戚托列吾别克·哈提江(左二)一家人同唱一首歌(资料图片)。

  全面深化改革 激发生机活力

  8月中旬,十师一八四团五连的葵花地里,连片的葵花盘,高速运转的脱粒机,手持镰刀砍收花盘的种植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收图景。

  十师一八四团地处高纬度极寒地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该团种植的葵花籽成熟早、颗粒饱、口味甜、皮子薄。多年来,该团种植的葵花品种单一、不成规模,虽然品质好,却很难卖出好价格。

  得益于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取消“五统一”后,团场的种植户放开手脚,走向市场。各连队相继成立以种植户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社,探索新的市场经营模式;连队“两委”成为群众的“服务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带领大家增收致富上。2018年年初,十师一八四团通过对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对市场行情的科学分析,瞄准需求旺盛的葵花市场,通过合作社牵头引领,合理优化种植结构,带动连队农户大面积种植葵花。

  “通过合作社的引导,我种植了100亩亿丰363食葵,早播早收,已经找到了‘好婆家’,谈了好价钱,预计收入20万元左右,多亏了团场和连队‘两委’,他们提前做好市场调查,还牵线搭桥约好商家。”十师一八四团五连种植户王东生告诉记者。

  推行团场综合配套改革,让团场活力焕发、职工增收致富。近年来,十师北屯市党委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担当,坚持刀刃向内,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已分类处置企业163户,完成90.56%。压减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1户,压减率85.05%,135户团场国有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全部完成关停转退。2400名国有企业职工已分流安置1466人,占61.08%,累计处置资产2.48亿元。稳步推进师市党政机构改革,承接兵团授予的行政职能和行政执法权1948项。持续推进水利、电力体制改革。健全和转变“政”的职能,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如今,十师北屯市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改革的热情高涨,推动改革的信心满满,团场强劲的内生动力被唤醒,令人满意的“改革”答卷正徐徐书写。(文\兵团日报记者谌慧 刘春燕  图\兵团日报记者陈洋)

[责任编辑:王东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