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 奋斗新时代】一杯水的力量与决心

——于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观察

2019年09月27日 10:45   来源:新疆日报

9月19日,于田县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中心工作人员米日古丽·亚森在检验水厂送来的水样。

  新疆日报讯(记者白之羽 刘毅 杨伟摄影报道)看到一杯干净的水,你能联想到什么?

  是静静流淌的河流、阵阵蜂鸣的水壶,还是一粒种子的未来、口渴的人的期盼?

  在繁华喧闹的都市,走在街头巷尾,走进千家万户,随处可见的水龙头意味着接满一杯干净的水或许只需要几秒钟,水在这里近乎无感地存在着。可在一些地方,想端起这样一杯水,却需要经过整整一代人的努力。

  于田县,这个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深度贫困县,在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有超过25万名农村群众远离了缺水带来的困扰,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全面小康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穿过风沙的侵袭和时间的间隙,记者不仅了解到这杯水的故事,更看到了一杯水的背后人们所作的每一次努力。

9月18日,于田县兰干乡一名放学的学生在院子里洗脸(视频截图)。 

  充足的水

  在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也斯尤勒滚村,一个存在超过300年、面积接近两亩的涝坝,是每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对水源的最初印象。

  在76岁的村民阿布力孜·买提尼亚孜家中,至今仍然保存着过去打水用的葫芦。通过他的回忆,也斯尤勒滚村以前常见的打水场景,在记者的脑海中渐次清晰起来:

  在冬春两季的河流枯水期,村里人每天都要到离家不远处的涝坝,赶走正在喝水或排泄的牲畜,去除水面上绿色或白色的浮沫,灌满大大小小的容器。回到家后,经过三四次过滤,滤除沙土和其他杂质,再经过煮沸,这样依然显现出绿色的水,就是人们的饮用水。

  然而,这样的涝坝水,依然难以满足全村人对水的需求。

  曾经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的阿布力孜回忆,在一些极度缺水的年份,涝坝见底,他不得不去17公里外的分水闸,请求给涝坝补水。

  “没有水的日子特别难捱,不仅地里的庄稼养不活,连正常的生活也得不到保障。”阿布力孜说,那时候,村里的每一个人都期待着有一天能摆脱缺水的困境。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1991年。那一年,在水利部门的统筹协调下,也斯尤勒滚村打了第一眼机井。受限于抽水的电力设备简陋等因素,供水初期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供水方式,仍然不能满足村民随时随地的用水需求。但来自地下80米深、一年四季源源不断的水源,已经让村民们“缺水喝”的问题成为过去时。

  此后,一年年的升级改造,一年年的优化供给,让水的供应越来越充足。2019年,一座设备更先进、净化更彻底、供水更稳定的水厂项目建成投运,让也斯尤勒滚村975名村民享受了更优质的供水服务。在每天超过160立方米安全饮用水的供给下,村民的生活有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9月19日,走进阿布力孜的家中,爬满支架的葡萄藤挡住了炎热的阳光,在庭院中形成一片阴凉。拧开院中的水龙头,一股清水哗啦啦喷流而出。这随开即用的水,浸润了土地、滋养了作物,更映衬出满园的勃勃生机和一家人的活力。

  如今,在各级水利部门的努力下,于田县25万名农村群众享受到了充足的饮水。缺水年代的种种经历,已成为老人们的谈资。茶余饭后,他们常常告诫年轻人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之源。

9月18日,于田县兰干乡一名妇女正在院子里洗菜,准备做晚饭(视频截图)。 

  放心的水

  如果说缺水对于20多年前的于田农村群众是一种不可泯灭的记忆,那么,另一种风险也与缺水如影随形,长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已经有28年内科工作经历的于田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阿布都热合曼·阿布都艾尼告诉记者,在上世纪90年代没有启动改水防病工程之前,内科门诊每天接诊最多的就是腹泻病患者,占到了接诊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那时候,患者主要是农村群众。每到夏天,就是腹泻的高发期,病情严重的会导致重度脱水,需要马上住院治疗。”阿布都热合曼说,大部分患者对涝坝水的危害没有清醒的认识,所以内科医生们不得不向患者及其家属反复强调饮用干净的水的重要性。

  可是,阿布都热合曼也明白,没有干净的水源,没有严格的检测措施,没有有效的处理手段,农村群众是无法躲开疾病侵害的。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要确保持续稳定供水,更要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健康水,这是一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更是打赢水利脱贫攻坚战的基础和保障。

  在于田县兰干乡托格拉克村,有一座建设于2001年、现已废弃的水厂。于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站站长买托合提·买吐送介绍,这座水厂此前设计供水人口为3500人,随着供水区域内人口的增加,以及沉淀池、清水池功效的逐渐减弱,2014年被报废停用。

  旧水厂的退出意味着新水厂的接续。9月17日,走进于田县两乡五个村水厂,一套日供应量达737立方米的水处理系统正在工作。经过管道混合器、机械絮凝池、沉淀池、D型滤池和清水池处理后,安全的自来水通过管道流向周边1556户农户,成为他们健康生活的保障。

  对于居住相对分散的于田县农村群众来说,农村饮水安全集中式供水工程是保障水平最高的方式。20多年来,随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于田县建成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项,让全县农村的集中供水率达到90%以上,供水保证率达到90%以上。

  在集中供水工程覆盖面快速拓展的同时,加强水质检测的工作也没有丝毫放松。

  9月19日,走进于田县水利局水质检测中心,3名工作人员正在对刚采集到的水样进行检测。2018年从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化学专业毕业的米日古丽·亚森熟练地操作着进口检测设备。“水质检测的结果反映的是水厂的运行效果,有我们这道‘防火墙’,农村群众的饮水就会更安全。”她说。

  9月17日,在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也斯尤勒滚村水厂,一名工作人员正在记录数据。

  方便的水

  充足的水和放心的水,抚平了农村群众焦躁的心,也点亮了他们的生活。在做好“水”文章的过程中,还有更多令人欣喜的变化发生在于田县的角角落落。

  海拔接近3000米的于田县阿羌乡乌什开布隆村,只有100多户400多人。村旁的河道,只在夏秋两季水流滔滔,冬天的砸冰化水和春天的赶山挑水,成了村民们无可奈何的选择。

  2018年,在水利部门的组织协调下,由来自各行专家组成的“寻水队”一脚迈进了村后的昆仑山。翻过一道道山脊、穿过一条条河流、问过一位位村民,最终,一口深山之中的泉眼被发掘了出来。

  随后的修路、打井、兴建水厂与铺设管道,虽然与其他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内容并无二样,却因为高海拔和施工难度大,让水利工作者付出了更多的艰辛和汗水。2018年10月10日,乌什开布隆村水厂正式通水,8公里外的村民们拧开水龙头就喝到了来自昆仑山的泉水。那一刻,许多人激动地哭了出来。

  自1993年于田县先拜巴扎镇塔格达西曼村埋下第一根自来水管到现在,20多年来,于田县累计铺设各类自来水管道4200多公里,覆盖15个乡(镇、场)、170个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庭院内、厕所和厨房里安装的3个水龙头,已成为今天于田县农家的标配。

  对于这样的变化,托格拉克村村民买赛地·卡斯木感慨颇深。他告诉记者,在他很小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拿起扁担或赶上驴车去七八公里外的克里雅河挑水。往返两个小时路程挑来的水,除了保障喝水和做饭外,其他要用水的地方都要思来想去才能作出决定。“有的时候忙过头了没去挑水,不得不向邻居借水,下次挑了水再还回去。”说到这里,买赛地满脸掩不住的高兴,“现在我再也不用去挑水了,想洗澡就洗澡,想洗衣服就洗衣服,真是太好了。”

  “群众们的获得感就是自己的成就感”,这是采访过程中每一位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建设者的共同感受。

  1999年参加工作的宋成云,是目前于田县最大的七乡两镇水厂厂长,主要负责20.96万名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对于他来说,辖区内400公里长的主管道管网和1400公里长的总配水管网上出现任何一点故障,就会出现部分水龙头不出水、群众无法正常用水的状况。

  “每一次排险解难,虽然压力很大,却也收获满满。”这个还不到40岁的年轻人,用20年的从业经历,说出了自己的骄傲。

  幸福的水

  于田县的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年蒸发量却在2400毫米以上,这让每一滴水都变得十分宝贵。

  可是,今天走在于田县的一个个村落中,干燥的空气与满眼的绿色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不禁疑惑:这还是印象中那个缺水的于田县吗?

  9月18日,在兰干乡玉吉米里克阿尔喀村村民阿米娜·买买提家门口,她指着智能水表上的数字告诉记者,在过去的3个月时间里,她费了不少心思进行庭院绿化,可水费算下来,每月只比之前多了一点儿。

  走进阿米娜家,爬满架子的葡萄藤和金黄色的万寿菊将院子装点得生机盎然,刚洒过水的地面蒸腾起泥土的味道,晾晒在甬道两侧的衣服还在滴水。洗衣机和电热水器,这些能够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舒适的电器,将充足、放心、方便的水,变成了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幸福的水。

  不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给于田县农村带来的变化,并不局限于生活用水的改善。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大背景下,庭院经济用水也在水龙头的哗哗声中有了着落。

  托格拉克村村民买提库尔班·买赛地高兴地说:“现在自家院子里种满了萝卜、白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应季的蔬菜再也不用去买了,一方面为家里省了钱,另一方面家人也能吃上更新鲜的蔬菜了。”不仅如此,他家还养了几十羽鸽子。眼瞅着一天天长大的鸽子,买提库尔班心里盘算着再多养一些,赚更多钱。

  从喝水难到有水喝,从拉水、挑水到喝上自来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善了于田县农村群众生活卫生条件,提高了他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也不断增强着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9月的于田县,风沙渐息,巍峨的昆仑山在明朗的蓝天映衬之下格外迷人。在流经于田县的克里雅河干流吾格也克河上,吉音水利枢纽工程拦住了七八月间的猛烈山洪,存下了今冬明春的田间希望,也为25万名于田农村群众留下了更充足、更放心、更方便的水。

  因为充足的水,让频繁的缺水焦虑成为过往烟云;

  因为放心的水,给安全的生产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因为方便的水,使日渐增长的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因此幸福的水,撑起了无数于田人对未来的期待。

  这跨越20多年、汇聚无数人努力奋斗的水,是否让你真切地感受到一杯水的力量与决心?

  【相关链接】

  于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大事记

  1995年5月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农牧民逐渐摆脱了无水喝或喝涝坝水的历史。

  2002年8月,建成第一座集中式规模化供水工程,水质、水量和用水保证率都有了质的提高。

  2015年3月起,实行一次定价分步实施的水费收缴模式,保证了运行管理经费的收支,为供水工程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5年6月,制定出台《于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全面落实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健全完善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办法。

  2015年8月,建立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中心,制定完善了水质检测管理制度。

  2016年4月起,在全县逐步推广安装插卡式水表,建立水费统一收费系统,计划到2020年底实现全覆盖。

  2018年3月起,设立县、乡、村三级管理责任机制,建立了饮水安全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的工作机制。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