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老将军唐广才:我骑着军马4次走上国庆阅兵式

2019年10月02日 12:44   来源:天山网

唐广才(前排正中)。

  天山网讯(记者刘萌萌 尹通元 赵长福摄影报道)10月1日早上,在乌鲁木齐市红星小区,90岁的唐广才将军早早守在电视机旁,等着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的直播。当看着电视里整齐划一的方阵经过天安门时,他非常激动。

  唐广才曾于1949-1952年,作为骑兵方阵的成员,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北京举行的4次国庆大阅兵。

  唐广才曾任华北军区骑兵师某连指导员、师政治部直属工作科科长、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后任南疆军区政治部主任、南疆军区政委、新疆军区政委。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很自豪

  1949年,20岁的唐广才作为当时华北军区骑兵师的一员参与开国大典阅兵式。“当时我们赶赴北京郊区,组成骑兵方队,进行开国大典阅兵式训练。”唐广才说,战友们都高兴极了,“我们将要跨上战马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了。”

  为了这一重要的时刻,唐广才和战友们一人一马,在艰苦的条件下,足足进行了3个多月的训练。

  “阅兵式上的军马都是和我们一同上过战场的,一听到枪声,就会拼命地往前跑。考虑到阅兵时,长安街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军马一定会很惊慌,当时让它能听指挥,太难了。为了训练军马在嘈杂的环境中保持平静的能力,我们在训练时,就请附近的居民配合,挥舞彩旗、敲锣打鼓,甚至放鞭炮,我们在旁边安抚,让军马慢慢适应。”唐广才说。

  那时候,军马排便也是个让人头痛的事,几千匹马走过长安街后,街上不能有马粪,因为后面还有游行队伍。“怎么办?马屁股后面挂个粪袋也不好看啊。所以我们每个骑兵都得掌握马排便的规律,阅兵那天让马吃精料,吃窝窝头,少喂水,阅兵前一个小时,让马排便,总算解决了问题。”说起这些,唐广才脸上笑意满满。

  “军马方队列队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求横看一条线,纵看一条线,斜看一条线,整齐划一。我记得当时为了训练这个能力,我们就挖了个壕沟,只要马走到壕沟前就形成条件反射,立马停下,不停就会栽倒。”唐广才回忆,因为人和马同时训练,所以骑兵方队的训练比其他方队更辛苦。

  “怎么做才能不出错?没有捷径,就是无数次训练,很多骑兵臀部都磨破了,背着的装备把脊背勒出一道道红肿的印子,除了吃饭睡觉,一天要在马背上坐8小时以上。”唐广才说,虽然辛苦,但每个人都很兴奋。

  骑兵方队在经过天安门时,头部摆动的角度是有严格要求的,所以即使唐广才参加了4次国庆阅兵式,都没有真正看清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但那一刻我知道,毛主席正在看着我们,这是至高的荣誉。”唐广才说。

  阅兵式上看到祖国的一步步强大

  “开国大典时,一个方阵的马都是五颜六色的,身上的武器装备大都是战争时代的战利品。1950年以后,军马全部由黑、红、黄三种颜色的马组成三个骑兵方队,一个方队100人骑100匹相同颜色的马,淘汰了旧的木鞍,换上了牛皮制作的新鞍。骑兵的装备也逐年提高,武装带、子弹盒、马靴都是牛皮制作的,枪支全改为7.62mm步骑枪。”唐广才说。

  据悉,1950年的国庆阅兵分列式以空军学校和海军学校的学员为先导,还有步兵、炮兵、战车摩托化步兵和骑兵方队,空军空中梯队的各种战机在步兵进入天安门广场时临空,形成了立体阅兵的场面。到了1951年的国庆阅兵式,又增加了装甲兵方队和民兵方队。随着中国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骑兵的战斗功能逐渐被摩托化、机械化部队替代,骑兵方队也在1954年最后一次参加国庆阅兵式后,结束了参与国庆阅兵的使命。

  “70年前,我们参加阅兵时,一个方阵里士兵的年龄有二十多岁的,也有四五十岁的,军服和钢盔都是临时凑的,看看现在,参阅官兵的体能素质、形象、年龄、身材条件、军服装备已达到标准化。”10月1日,当唐广才在直播中看到,今年的阅兵式编59个方(梯)队和联合军乐团,总规模约1.5万人,各型飞机160余架、装备580台(套)时,他说,“现在的武器装备展现着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制造’能力,我们曾经对祖国强大的美好憧憬,曾经浴血奋战的目标,正在一一实现。”

唐广才。

[责任编辑: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