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五位国庆节当天过生日的老人,共祝祖国永昌盛

2019年10月06日 11:31   来源:天山网

何光济老人讲述克拉玛依的变化。

罗振华老人讲述自己的故事。

杨宗德老人讲述克拉玛依的变化。

  天山网讯(记者刘一鸣 通讯员陈茹 石艳丽摄影报道)“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10月1日,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胜利路街道石油工人社区与红旗民主社区中,5位在国庆节当日出生的老人,和“访惠聚”工作队队员们一起,合唱着这首献给祖国的歌,共祝祖国永昌盛……

  五位老人的声音不算洪亮,甚至不太合拍,但当这首歌的每一句歌词从他们口中唱出时,还是让在场的每个人为之动容。这首歌是老人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祝福,也为自己而庆生。

  2019年10月1日,何光济老人迎来了自己88岁生日。

  “忆苦思甜,历史我们不能忘。有一些印记,时间越久会越加清晰。”5位老人中年龄最大的何光济率先打开话匣子,将时光拉回到从前,人们也随之踏上回忆之旅,见证一座城市的光阴图谱。

  何光济1931年出生于上海,1950年参军,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参军,后转业来到克拉玛依市,并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任职,先后工作于传染科、五官科,从医30余年。

  “1958年我来克拉玛依时,这里到处是戈壁荒漠。”何光济回忆,百姓的生活用水是用骆驼从中拐苇湖拉运来的。因为吃水困难,家家户户都是一盆水洗菜、洗脸再洗脚。也因为缺水,当地植被极少,每次刮风时,住在窑洞里,风吹来的沙土能封住门,等风停了,需要外面的人挖开才能出来。

  虽然条件艰苦,但何光济还是选择留下来。

  “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需要人,祖国需要的地方,我就得扎下根。”何光济说,后来政府组织大家挖水渠解决了用水难的问题。1997年,当地政府启动引水工程,这才有了如今的绿树成荫。

  作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时代亲历者,老一辈人跟随新中国成长,也为祖国的明天奉献着青春力量。

  “我们是老了,但你看我们的国家,正日益富强。”10月1日,迎来自己82岁生日的杨宗德老人接过话茬,继续将家国之变,城市之变讲给后辈听。

  杨宗德是随部队由青岛转业至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儿科任职,并在这里成家、立业。

  “1958年,我们团转业到新疆。那时中心医院刚组建,只有一栋2层小楼。”杨宗德说,转眼间,曾经的小楼已经变成了三甲医院,随着各种设备的引进,诊疗方式越来越先进。

  杨宗德说,当年几条土路,几座零落的楼房,如今,已经变成了十多条主干道纵横交错贯穿东西南北,林立的高楼,处处洋溢着现代化气息,这座城市也焕发着勃勃生机。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生长于这里。”罗振华是5位老人中最年轻的一位,国庆节当日,是她65岁生日。

  几十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让这位从教育战线上退休不久的老人感受颇深。

  罗振华介绍说,自己刚工作时,克拉玛依市第三中学仅有三间平房,设备也很简陋,而如今克拉玛依市所有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室,各学科实验室配备齐全,每个学校都有体育馆、塑胶跑道、足球场跟排球场。

  “我们刚上班那会儿,像我们师范毕业的老师都属于高学历了。现在,中学老师几乎都是本科、硕士甚至博士毕业,教师越来越专业。现在,我们生活在最好的年代里。”罗振华说。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