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沙海之美 一师十一团沙漠特色旅游发展纪略

2019年10月14日 13:00   来源:兵团日报

一师十一团沙漠越野拉力赛吸引众多越野爱好者(资料片)。刘艳梅 摄

  一师十一团位于阿拉尔市东部、塔里木河南岸,这里毗邻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沙漠之门”。虽说地处沙漠边缘,但团场在几代兵团人的建设下,空气清新、绿意浓浓,处处生机盎然。

  近年来,十一团凭借资源优势,按照“项目带动、产业支撑、规划引领、政策激励”的思路,着力培育沙漠生态观光、沙漠越野赛事、沙漠文化旅游等沙产业,走出了一条发展靠沙、生态治沙、增收用沙、旅游兴沙的发展之路,沙产业成为十一团转型升级的绿色产业。2018年,十一团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00多万元,“黄沙”变成“黄金”,旅游业成为带动团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师十一团百里治沙工程示范基地内,游客种植四翅滨藜(摄于6月25日)。 兵团日报记者 马燕 摄

  坚持生态优先 “黄沙”变成“黄金”

  塔克拉玛干沙漠曾被称为“死亡之海”“生命禁区”。如今,十一团各族干部群众靠着勤劳和智慧念活了“靠沙吃沙”的生意经,发展沙产业,一幅沙漠增绿、资源增值、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双赢的美丽画卷在十一团徐徐绘就。

  10月2日,来自“台州千人游阿拉尔”旅行团的游客李欢在十一团沙漠之门景区种下一棵四翅滨藜后高兴地说:“能在祖国西陲的沙漠里种一棵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树,特别有意义。回到家,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它的生长状态,真是太棒了!”

  能够适应沙漠干旱炎热的植物不是很多,十一团职工袁义却把一种叫四翅滨藜的盐碱地优良饲草在沙漠里种活了。

  2018年,在三个月的实验种植中,四翅滨藜育种发芽率达93%,这让袁义兴奋不已。之后,袁义带领几名团场职工成立阿拉尔市力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一个月的连续奋战,他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种植了40亩四翅滨藜,成活率达90%,为荒凉的沙漠里增添了一抹绿色。

  为了传播保护生态、植绿护绿的理念,袁义带领合作社成员开展四翅槟藜冠名活动,短短半年时间,种植面积增加到了60亩,吸引8000余名游客参加活动。“我最初的愿望是让沙漠变绿,改善生态环境,没想到吃上了旅游饭。”袁义说。

  今年,在十一团的帮扶下,合作社实验种植了盐爪爪、碱蓬、沙蓬等灌木以及牛蒡、黄芪、当归、党参等中药材。一个布局完善、营养均衡的沙漠牧场愿景逐渐明晰。

  近年来,十一团按照“旅游兴团”的发展思路,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投资3000多万元,依托资源优势打造沙漠植物园、沙雕园,发展沙疗、滑沙、沙漠卡丁车等沙漠娱乐项目,建设沙漠生态修复基地、沙漠景区绿色廊道,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文旅产业初见成效,稳定红利充分释放。

游客在景区体验沙漠足球娱乐项目(摄于6月1日)。 刘艳梅 摄

  依托沙漠资源 打造活力景区

  为提高沙漠汽车赛事的办赛水平,促进汽车摩托车运动的安全规范开展,推动赛车赛事运动文化的发展,9月20日,十一团在沙漠之门景区举办汽车拉力B级车手培训班,邀请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冠军车手鹿丙龙担任培训老师,来自全疆各地的30余名越野爱好者参加了培训。

  来自喀什的越野爱好者刘洪涛说:“这里的地形特别有挑战性,我已经连续4年来这里参加比赛了。通过参加此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越野驾驶技巧。”“这里的沙漠属于流动沙丘,地形复杂,赛道难度是我参加过的国内外汽车拉力比赛中难度较高的。十一团的汽车赛事基地,设施完善、难度高,是我们越野爱好者最向往的地方之一。”鹿丙龙说。

  近年来,十一团以沙漠之门越野赛事为载体,积极打造汽车摩托车体育运动赛事基地,先后成功举办了越野一族T3英雄挑战赛、“沙漠之门”中国阿拉尔沙漠场地越野拉力赛、“昆岗杯”沙漠之门挑战赛等多场大型汽车沙漠越野拉力赛,吸引了众多疆内外越野爱好者参与。

  十一团举办塔克拉玛干沙漠文化旅游节、沙漠风筝节、塔克拉玛干沙漠啤酒烧烤节、中国赛车塔克拉玛干英雄会、沙漠篝火音乐会等节庆活动,做到季季有节庆,月月有主题,打造品牌,吸引客源,聚集人气。

  “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景区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旅游旺季,阿拉尔周边的宾馆、农家乐爆满,带动了当地住宿、餐饮发展。”十一团副团长杨洁明说。2016年,阿拉尔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门挑战赛被评为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2017年,十一团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大力发展三产 拓宽增收之路

  10月2日,李军帅和家人早早来到沙漠之门景区,李军帅的父亲经营卡丁车、滑沙板等娱乐项目,李军帅和母亲开办了一家“火车茶餐厅”,售卖美食。“如今,来景区的游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红火,今年又雇了3名员工,一年能挣20万元左右。”李军帅高兴地说。

  近年来,十一团大力发展旅游业,人气越来越旺。职工群众发展特色餐饮、共享农场、农产品采摘园,在满足游客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需求的同时,拓宽增收致富途径。目前,十一团有217人从事娱乐、餐饮、住宿等行业,开办农家乐10余家。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吃上了旅游饭,依靠旅游业实现致富增收。

  十一团不断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对景区标识标牌、旅游厕所、景观小品、通信通讯、餐饮服务等进行完善提高,提升景区旅游环境,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不断推动团场旅游业转型升级。

  环境的改善吸引多家企业落户十一团。今年,四川叁壹捌汽车旅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投资1.05亿元建设沙漠房车营地,价值2000余万元的38辆房车已到位;新疆蓝海营销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拟投资600万元建设沙漠拓展训练基地;阿拉尔胡杨风瀑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拟投资162万元建设骆驼驿站。企业的入驻,预计可带动就业500余人。

  打造全域旅游 聚焦“旅游+”

  10月3日,来自江苏的旅游团在十一团昆岗遗址文化园里参观。十一团昆岗古墓遗址出土的古代巨人尸骸头发全为金黄,颧骨高耸,面型偏长,身形高大。经自治区文物部门多次考古挖掘,初步认定,该古墓群与距离此地700公里罗布泊附近的小河遗址、克里雅河尾闾的北方墓地,同属于一个文化类型,但这里人体形更为高大。据碳14测定,该古墓群尸骨距今4600年至900余年间,最远的可以推定为古羌人,是古代巨人的一个部落。由于多处史籍记载阿拉尔古称昆岗,因此该遗址被命名为昆岗遗址文化园。

  以“旅游+文化”为引领,近年来,十一团持续挖掘昆岗文化内涵,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目前,昆岗古墓遗址被列为兵团级文物保护单位,投资2600万元的昆岗文化遗址博物馆已开工建设。

  十一团围绕“旅游+农业”,打造万亩优质冬枣基地,产品远销成都、上海、广东等地;围绕“旅游+生态”,争取环境保护公益项目1230万元资金,打造210省道和沙漠景区15公里绿色廊道;围绕“旅游+体育”,举办越野车、摩托车等各项主题体育赛事;围绕“旅游+康养”,发展沙疗康养项目,与石河子大学附属医院和兵团中医院合作,争取成为两所医院在南疆的疗养中心。

  未来,十一团将全面推进“一轴七景点”建设,以镇区到沙漠之门景区的公路为轴,着力打造军垦文化特色小镇、现代农业观光园(田园综合体)、最美沙漠公路、昆岗遗址文化园、沙漠湿地、生态治沙示范区、沙漠之门景区七个精品景点。同时,全力推进沙漠景区大门、昆岗遗址博物馆、阿拉尔市318沙漠公园自驾车营地3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让“游客玩得开心,游得放心”。(兵团日报记者马燕 通讯员刘艳梅)

[责任编辑:王东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