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延续着风雪兄弟的故事

2019年10月20日 12:20   来源:天山网

视频/记者聂宁 仲兆丰

  天山网讯(记者王晶晶 实习生卡地丽亚·艾买尔报道)10月10日,阜康市甘河子镇,新疆天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阳极组装车间里焊花四溅,阿卜杜库杜斯·努尔墩刚刚完成了单面焊双面成型操作,他抬起头望着师父邵跃忠,师父竖起大拇指,笑容在阿卜杜库杜斯脸上绽放开来。

  “从和田来到甘河子的两年里,除了学了一身本领之外,最骄傲的事就是我们这个大家庭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荣誉也有我的一份。”阿卜杜库杜斯笑着说。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在北京受到表彰,新疆共有34个模范集体,新疆天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名列其中。“从建设初期到现在,公司的每个车间每个班组都是多民族职工组成,60多年来,民族团结的共识深入人心。”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徐巍说。

  一封家书

  30岁的阿卜杜库杜斯是2017年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来到天龙公司的,刚来时,他的心里也曾打鼓:新的生活环境怎么样?能不能快速掌握工作技能?可不可以赚到钱?“一下车,走进公司给我们准备的宿舍,顾虑就消除了大半,被褥、牙刷、牙膏,每一样东西都是崭新的、摆放好的,公司做得特别周到。”他说。

  进入到车间后,阿卜杜库杜斯看到了很多和他年龄相仿的各民族同事,他们熟练地操作各种设备,语言沟通能力也很强,这让他清楚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此时,他遇到了来到公司以后的第一个师父——维修班的班长邵跃忠,“我刚工作的时候,带我的师父是维吾尔族,在天龙工作的35年里,我也带了很多不同民族的徒弟。”邵跃忠说。

  从电焊时焊接角度要保持45度这样的初级知识,到如何选择合适的焊接位置,一点一滴地积累,半年后,阿卜杜库杜斯就可以独立进行维修工作了。“当时正好快过肉孜节了,工会搞了茶话会活动。虽然也很想家里的老婆孩子,但集体的温暖让我得到了安慰。”他说。

  邵跃忠看出了阿卜杜库杜斯的心思,给他调休拼出一周假期,让他回和田看看家人。临行前,班长塞给他一封信。“我打开一看,信是给我家人的,说我在这里勤学肯干,学会了钳工、焊工,每个月还有几千块的收入,希望家人支持我继续在这里工作。我回去给家里人读了信,他们都特别高兴。”阿卜杜库杜斯说。

  一个故事

  阿卜杜库杜斯说,在天龙工作的日子里,让他感受到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在他去了公司附近的阜康工业展馆后,更加明白了公司里这种精神的力量。

  阜康工业展馆里有一幅巨大的油画——《风雪天山 生死兄弟》,油画中的人物是天龙的两位职工白映覆和伊力·伊明。

  10月10日,在伊力·伊明家,记者见到了白映覆的弟弟白映秀和伊力·伊明的遗孀艾尼沙汗,两家人的友谊从60年前开始,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白映秀说,1958年,他和哥哥白映覆一起来到甘河子,没多久他们就认识了伊力·伊明,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62年,白映覆和伊力·伊明从甘河子出发去和静县巴伦台接牦牛,用于甘河子建设农场。途中两人遭遇暴风雪,被困在山里22天,最后白映覆将仅剩的粮食给了更年轻的伊力·伊明,自己却因公殉职。顽强活下来的伊力·伊明克服艰难险阻,将白映覆的遗体背出了大山。“哥哥和伊力·伊明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用共产党员的坚毅和无畏,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他说。

  艾尼沙汗说,当年白映覆把活下来的希望留给了伊力·伊明,两家也因为这件事成了亲戚,“孩子结婚、装修房子、生病住院,只要我有需要,白映秀二话不说就帮忙,以前住平房的时候,我们住前后院,现在住楼房了,又住前后楼,一直互帮互助。”她说。

  在新疆天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千余名职工中,有13个民族,一代代职工言传身教,将民族团结的精神传承下来。职工哈依拉提说,他到天龙矿业工作后就决定在这里安家。上班时,班组里同事融洽相处,为生产任务打拼,下班回到家,楼上楼下的邻居们,用一个热馒头、一碗热汤饭关照着彼此,“在这里,真的很温暖。”哈依拉提说。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