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3日 10:08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记者董潇涵 通讯员张德智摄影报道)昔日,位于沙漠边缘的和田地区于田县先拜巴扎镇、托格日尕孜乡、兰干乡、斯也克乡等地黄沙漫漫,如今“摇身一变”,郁郁葱葱的葡萄园和红柳、芦苇丛组成的防风固沙林组成屏障。
在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葡萄研究所的帮助下,于田县“聚沙成金”建起5万亩葡萄园,当地农民也从种植葡萄中尝到了甜头,走上增收致富路。
沙漠中开辟葡萄园
经过2018年一年的努力,今年于田县在沙漠中开辟的葡萄园结出了硕果。这几日,托格日尕孜乡空地上晾晒着成片黄绿色、红褐色的葡萄干,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在沙漠里种植的葡萄,品质、口感都不错,特别感谢研究员们带来的新技术。”该乡种植户麦麦提图尔逊·扎克尔说,今年他家的2亩多葡萄地,亩产量900多公斤,收入至少1万多元。
和田地区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日照充足,土壤多为砂壤土,非常有利于发展葡萄产业。当地种植葡萄历史悠久,但葡萄种植地分散、种植面积少、种植模式落后、产量低、效益不高。
2018年,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组建“科技支撑,产业扶贫”工作团队,帮助和田地区于田县、墨玉县发展葡萄产业。
就于田县而言,该县总面积4.032万平方公里,沙漠、戈壁、裸岩等不能利用或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占总面积的94%。全县耕地面积50.37万亩,人均耕地仅1.74亩。
为了让村民获得更多耕地,科研人员决定在沙漠中开辟葡萄园。让沙漠和葡萄有机结合,培育出沙漠绿地,形成良性循环,改善当地环境的同时,还能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可在沙漠里种葡萄并不是一件简单事。“沙漠里种植葡萄有着光热条件好、积温增效、土壤透气性强的优势。但最初在沙漠上种植葡萄,还没等葡萄苗育成,就被风沙掩埋了。”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葡萄研究所所长容新民说。
经过多次探索,该团队决定在葡萄园迎风面种植红柳、芦苇当“防风墙”,控制好葡萄苗行间距种植甜瓜、西葫芦瓜来固定沙土,采用滴管下渗浇水,最终在于田县沙漠中开辟了5万亩葡萄园。
此外,他们在墨玉县喀瓦克乡也建立了两个葡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共80亩。
传授种植新技术
一直以来,和田地区村民都是用木材搭建大棚架进行葡萄种植,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费用较高。研究团队们大力示范推广“葡萄简化节本高效生产新技术”,教村民使用防晒网和V型架栽种葡萄,架材成本大幅降低。同时,简化了管理方式、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有利于机械操作。
针对当地过去栽种葡萄易烂根、成活率低的情况,科研人员在苗木定植环节,改变粗放的栽苗方式,采用断根沾浆浸药、全程遮阳保湿等管理技术,将栽苗成活率由过去的60%左右提高到90%以上。
研究员们还为于田县和墨玉县引入葡萄新品种30余个。引入的品种包括国内外优良的、适宜当地发展的制干葡萄和鲜食葡萄品种,如:无核白鸡心、克瑞森等品种。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沙漠变良田,得益最多的是当地农民。今年于田县葡萄成功结出果实,亩均产量达1吨—1.5吨,比往年增产近一倍。
其中,于田县兰干乡今年就新增葡萄面积一万多亩,总面积达4.5万多亩。兰干乡玉吉米里克阿尔喀村村民麦图尔迪·库尔班,20多年来一直靠葡萄产业为生。“去年只挣了1.5万元,通过对葡萄嫁接改良,今年葡萄干产量达2吨多,每公斤按10-15元算,能挣2.5万余元。”麦图尔迪说。
据了解,兰干乡托什坎墩村大小种植户达到190多户,葡萄种植面积3000多亩,亩产值3000多元,葡萄种植销售已成为村民稳定的致富路。
如今,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还与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将一些企业介绍给当地的葡萄产业组织,协助农民完成葡萄园流转,并为他们提供产业规划和技术支持,为葡萄产业后期的品牌建设、规模生产、规模化管理及葡萄标准化生产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