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浦江到喀什河 上海援疆“一千零一夜”

2019年11月19日 11:04   来源:新民晚报

  “援疆第1000天。”周六,一位援疆干部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句话。昨天,他们刚刚度过在喀什的第1001个夜晚。

  2017年2月19日,上海第九批援疆干部踏上“征途”,今年是他们在新疆的第三个年头,同时也是收官之年。

  面对喀什这个国家深度贫困区,上海对口支援四县,脱贫攻坚的成效明显:泽普县2018年在喀什地区率先脱贫摘帽,巴楚县计划在2019年底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地区占比最大的莎车县、叶城县完成主体脱贫工作,为2020年顺利脱贫摘帽打下坚实基础。

  如果将这三年的点点滴滴编成一本《上海援疆一千零一夜》,每一个平凡故事都在默默诉说着:从东海之滨到西陲边境,有一种深情不远万里。

改造后的巴楚县阿纳库勒乡昆其买里村。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供图

  安居

  沙漠边建起“石库门”

  秋日,巴楚县,阿纳库勒乡昆其买里村。清澈的河面在阳光下泛起粼粼波光,不远处,一排齐整崭新的“河景房”错落有致。随意推开一户人家的大门,庭院里种着绿油油的蔬菜,藤架上垂着几个葫芦,旁边还有独立的鸽舍与羊圈。一只小黑狗从小木屋里探出脑袋,见到陌生人也不喊叫,只是轻轻摇着尾巴。

  昆其买里村有在巴楚较为罕见的生态特色——南临喀什河,有70亩水域。在安居富民房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因地制宜,使村民“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

  援疆干部们特意请来了同济规划院的专家设计方案,发挥上海优势,体现上海水准:逐棵、逐片统计原有树木林地,把绿化留在房前屋后;科学规划院落、道路;充分利用以往闲置的院落……原先的林地、水域、小巷得以保留更新,乡村记忆仍在,村容则焕然一新。

  “我们接手帮助村民建设安居富民房的时候,正好国家公布了乡村振兴战略。于是我们就想把二者结合起来,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南疆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点。”上海援疆干部、巴楚县住建局副局长郁震飞说。

  2018年7月,第一批居民入住新家。截至目前,建设安居富民房117户,共安置49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265人。

  “老的土房子下雨漏雨、刮风声音大,小孩子害怕。现在我们觉得很踏实,自己打扫得干干净净,心里也舒服。”第一批入住的村民马木提·尼牙孜说。以往一家人睡“大通铺”,什么都习惯在地毯上解决,现在屋内则有了独立的客厅、卧房、卫生间,再加上庭院面积,每户有400平方米。因为有政府补助以及援疆资金的扶持,马木提一家入住新房只要花25000元,“现在交了13000元,剩下的明年继续交完”。

  走在村里,每隔一段距离还能看到一盏太阳能路灯,灯柱上写着“小胡杨点亮计划”,这也是上海援建的项目之一。村民阿尔孜古丽·亚森说,以前村子里连一般的路灯也没有,晚上漆黑一片,小孩子夜里都不出门,“现在不黑了,晚上去别的地方也不怕了”。

  “太阳能环保干净,连线都不用拉,浇个柱子放上路灯就能直接用。”郁震飞说,今年援疆资金投入400万元,为巴楚全县117个贫困村都购置了这种路灯,每个村能有20盏。光线昏暗时会自动亮起,白天会自动熄灭,村民们没有任何负担。

  阿纳库勒乡昆其买里村的建设成效初显,在村庄建设、生态整治、脱贫攻坚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支持认可,成为南疆地区乡村振兴的样板。

  值得一提的是,在村子深处,坐落着一处别致的“石库门”样式建筑。这排房屋集餐厅、茶室、民宿于一体,目前已经有企业接盘经营为一处“渔家乐”,每年会固定返还一定比例的收益给村集体。

  郁震飞说,当地人希望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上海印记,于是选择了石库门建筑特色。紧邻沙漠戈壁,在这里“遇见”一座“石库门”,“象征着上海与巴楚手拉手在一起”。

  扶贫

  盐碱地里种活草莓

  盐碱地上也能种出草莓、火龙果,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莎车确实发生了。这要归功于上海援疆在当地建设的“大棚工厂”。

上海在莎车援建的“大棚工厂”。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供图

  莎车县伊什库力乡的田间地头,整齐排列着百余座温室大棚。去年3月,上海援疆与该乡政府达成协议,对112座集中连片闲置温室大棚进行分阶段集中流转,建立蔬菜生产基地,由上海浦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莎车和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全面生产运营。

  “家里原来有大棚,我们自己也种田,但因为技术不好、效益不好,也就不怎么种了,现在大棚都租给公司了。”村民阿依姆妮萨·奥斯曼说,在农技员的指导下,现在他们在大棚里做一些简单的农务,“每年大棚租金有1800元,每月工资1800元,我老公也在这里,一家两个人年收入能有4万多元,比之前好得多。”

  如此一来,村民熟悉的大棚变成了工厂,村民们就在家门口“上班”。干的依然是他们熟悉的农活,这一次不再“靠天吃饭”,无需为收成提心吊胆,他们不仅有了稳定工资,还能学到现代农业技术,就近增收脱贫。

  打破技术门槛,上海援疆瞄准了经济效益较好的作物。去年9月,公司引进上海优质草莓种苗,通过改良土壤等技术,草莓存活率达到90%以上。草莓上市后,采摘期长达4个月,均价在100元/公斤左右。

  除了深入乡村的“大棚工厂”,莎车还有一座“农业技术高地”:扶贫产业园。这是上海援疆在莎车建设的集种苗培育、技术培训、科普教育、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并成功创建成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

  走进园区育苗中心,一排排蔬菜苗种绿意葱茏。吊植培育出的黄瓜比普通种植产量高两三倍,无土栽培、潮汐灌溉……现代科学的农业管理技术由上海引进,在当地实施。优质种苗种植出的优质农产品,不仅在当地销售,更通过电商网络与内地市场对接,助力消费扶贫。

  “这个园区在当地影响力很大,只要说‘上海大棚’,他们都知道怎么走。”园区工作人员张月娟告诉记者,目前园区全年可培育万寿菊、西红柿、辣椒等各类种苗1亿余株,为4万余户贫困户提供特色瓜菜种苗,为13.5万户农户提供庭院蔬菜种苗,每户实现增收500元以上。

  在新品试种点,记者看到,一人高的木架子上,仙人掌模样的扁平茎秆舒展着,或是开着浅黄色的花朵,或是结了一些看起来“张牙舞爪”的果实。这些是火龙果。

扶贫产业园里的火龙果试种成功了。杨洁 摄

  在沙漠边缘种植热带水果,与盐碱地里种草莓一样,几乎前所未有,这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要求科学的想象力。而这些,都在莎车试种成功了。

  求知

  璞玉雕琢更见其美

  羊角上的横纹间隔整齐地排布,摸起来质感有些粗糙,头部则被打磨得圆润光洁,一双温顺的眼眸印在两侧……这是16岁少年吾卖尔江·阿布都克依木的最新作品:一枚羊头玉雕。

  单看这枚玉雕,或许只觉得其做工精巧,其实更有意思的是,它出自叶城第一批玉雕“正规军”之手:吾卖尔江是叶城县职业高中雕刻专业部的第一届学生,目前读二年级。

  新疆产美玉,中国人爱美玉。和田美玉闻名遐迩,可能有些人还不知道,与其同属一个山脉、相隔不远的叶城也不遑多让,被誉为“玉石之乡”。

  每周一,距离叶城地标“天路0公里处”不远,一条藏文化步行街总是人声鼎沸。山料、籽料,原石、成品,本地人、外地人……玉石“巴扎”(集市)如期开市,玉石爱好者们纷纷赶集淘宝。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援疆人则看得更远——

  专业的玉石加工技艺,在当地几乎为零。大量上好的原石从叶城运往内地,在河南、福建、苏州等地精加工以后,再运回来出售。到那时,价格已完全是另一番模样。

  明明有如此优渥的自然条件,产业链上关键的一环却缺失至此。能否培养出一批本地玉雕人才,让附加值一点一点回到当地人手中,因地制宜带动人们脱贫致富?带着这个愿望,经过一年时间筹备,2018年5月,在上海援疆与“沪喀职业教育联盟”成员校上海工艺美术学院的帮助下,学校的雕刻部正式设立。

  上海工艺美院明年就将迎来60周年校庆,玉雕专业从建校时就有,堪称王牌。这一次帮助叶城职业高中设立雕刻部,工艺美院几乎派出了“全明星阵容”——木雕方面,来喀的两位专家都是学科带头人、负责人;玉雕方面,则由非遗传承人赵丕成的徒弟孙精神深耕于此,后者今年刚刚获评“海派玉雕大师”。

叶城职业高中雕刻专业部的学生。杨洁 摄

  喀什叶城县由上海宝山区对口支援。上海援建方出资50万元,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设备购置……从零起步,一个玉雕工作室在校园里成立了。校长梁虎说:“别说是叶城了,整个喀什地区可能都是第一个。”

  当地学生求知若渴的目光,深深感动了援疆老师孙精神。“在前期工具还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我想不到学生能用简陋的‘小米加步枪’做出这么优秀的作品。这条产业链未来的希望,就会从这里开始。”

  璞玉悉心雕琢更见其美,学生亦然。

  叶城职业高中即将升为中职,届时,它就会成为当地学历最高的“第一学府”。与此同时,学校也在申请项目资金,之后将在操场旁的空地上盖一栋新楼,建成实训室。目前,学校雕刻专业学生有563名。

  “玉”见希望,有了第一批、第二批、更多“工匠”,一条更健全的玉石加工产业链可能由此孵化诞生,让这个玉石之乡更加名副其实。新民晚报记者 杨洁)

  记者手记>>

  喀什四县这三年

  第九批援疆干部2017年入疆至今,每一年笔者都会去一次喀什,每一年,所见所闻都发生变化。

  以静安区对口支援的巴楚县为例,第一年到巴楚,印象最深的就是巴楚留香瓜。如何帮助当地农产品走出去,卖出好价钱?现代技术、品质把控、渠道拓展……这门生意经,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挥部指挥长李永波反复挂在嘴边。后来,养在深闺的土瓜成为了供不应求的“网红瓜”,李永波念叨的项目就换成了“小胡杨”行动:扶贫更扶志与智。不仅是“带货”,更要“造血”,要打造社会援疆的长效平台。

  上海对口支援四县,地理环境、生活条件各不相同,援疆干部开出的“扶贫药方”也对症而下。

  莎车县由浦东新区援建,在四县中人口数量最多、脱贫担子最重,面对这“两个最”,浦东投入的援疆资金达上海援疆资金总量的40%。莎车的农产品富有盛名,是世界三大巴旦木主产区之一,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挥部指挥长虞刚杰就摇身一变成为巴旦木“最佳代言人”,巴旦木花、果、果皮、蜂蜜……如数家珍。2017年,一条“甜蜜产业链”孵化而出;等到今年再一问,不得了,巴旦木已经通过自贸区企业走出国门,将有近100吨巴旦木远销日本。

  宝山区对口支援的叶城县位于新藏线0公里处,拥有天然的旅游资源。怎样把这一优势发挥好?2017年,上海援疆叶城分指挥部指挥长胡广带队“叶城·新藏公路自驾踩线活动”,一路向南,风餐露宿,从叶城到阿里深入“摸底”。走过浩瀚沙漠、苍茫戈壁、边远乡村,挖掘旅游资源,第一年的一个构想,到第三年成为现实。

  地处相对中心的泽普县,由闵行区对口支援。上海援疆泽普分指挥部指挥长胡志宏介绍,2017年闵行就实现了所有14个街镇与泽普所有16个乡镇场结对帮扶全覆盖,今年已成功脱贫摘帽。如今,美好生活已成为当地人民的新追求,去年五一,援疆项目“梧桐树下”夜市开张,数十家夜排档餐厅人头攒动,还有十二木卡姆等文艺演出,构建美丽的“南疆夜经济”。

  四县的不同之外,倒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比如,援疆干部常常身兼数职,条线不再分明:农委干部谈起造房子滔滔不绝,商务委干部对文化教育津津乐道……“跨界”做项目练就“三头六臂”,已成常态。

  又如,项目资金扶持背后,为当地输送更多的是上海资源、上海理念,传递的是上海温度。

  就在本月初,泽普县依玛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收获了崭新的电脑、书包、文具,还有251册全新的读本——这些都是新民晚报社的同仁们捐赠的。

  上海与喀什相距5000多公里,飞机要坐8个多小时;但这份不远万里的温暖,已在全社会接力传递。杨洁)

[责任编辑:王昕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