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犁县喀尔曲尕乡三“变”

2019年11月21日 09:30   来源:天山网

热情的主人奉上奶茶、油果、馓子等美食,矮脚桌上摆满了糕点,桌前铺着地毯。孙女士与家人席地围桌而坐,此情此景让她分外难忘。

  天山网讯(记者刘萌萌 通讯赵伟铭 艾力·艾买提 马小龙摄影报道)“在这里不仅能品尝农家美味,还能去看胡杨,给旅行增添不少乐趣。”11月14日,上海游客孙女士在尉犁县喀尔曲尕乡罗布人家园老支书农家乐中用餐时说。

  喀尔曲尕乡,位于塔里木河南岸的胡杨林间,是尉犁县最远的一个乡,距离县城110公里。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这个曾经各项指标排在尉犁县倒数第一的乡一跃成为全县取经学习的榜样:2011年人均年收入为5410元,2018年人均收入为11420元。

  过客变住客

  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底,尉犁县墩阔坦乡至喀尔曲尕乡沿线70余公里的道路两旁,形态各异的胡杨呈现一片金色,尤为壮观,塔里木河蜿蜒流淌,如画的景色吸引大批疆内外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

  喀尔曲尕乡的农家乐里,每天都挤满了和孙女士一样前来吃饭的游客,忙得顾不上擦把汗的老支书农家乐老板买买提·玉山说:“来我们乡的游客以自驾游为主,以前游客在塔河两边看看胡杨,拍完照片就回去了,2019年,乡里精心设置了打卡地和拍照点,增设特色民俗文化体验活动,留下来吃饭和过夜的游客越来越多了。”

  从农家乐出来,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色彩明亮的安居富民房,村村畅通的柏油小路,老百姓在自家庭院开办了风情园、民宿,搞起了养殖合作社,家家户户都“动”了起来。

  74岁的托乎提·那色老人是土生土长的喀尔曲尕乡人,他正抱着孙子在家门前晒太阳,和村民们喝茶聊天,提起村里的变化,他笑着眯起了眼:“以前,喀尔曲尕乡没有通电,没有通路,住的都是土块房,一到夏天住在河边都不敢穿短袖,密密麻麻全是蚊子。后来,干部们带着我们剪树枝、铲土堆、清垃圾,大家一起动手,你看,现在的村子多漂亮,有水有树,有时候还能看见不少水鸟呢!”

  “以前来时,这里路不好,周边的村里也没什么能过夜的地方,现在游玩体验也比以前好多了,看完胡杨在风情园和民宿吃饭或住下,不用再赶100公里去县城吃饭了。”乌鲁木齐游客王荣说。

  庭院变民宿

  喀尔曲尕乡琼买里村村民司马意·尼亚孜的家中,只见他手脚麻利地更换床铺,屋内很快便整洁一新,客人下午就要住进来了。

  司马意家的小院正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院子里利用废木材搭建了拱形木架,刷上鲜艳色彩的围栏很巧妙地将居住区、休闲活动区和种养殖区隔开了,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条、干净整齐。

  夏季,他的小院里,会种上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不仅省了买菜的钱,吃不完的还可以拿到巴扎上卖。秋冬两季,小院又摇身一变,成为接待游客的“民宿”。

  喀尔曲尕乡党委副书记王磊介绍,从2018年起,喀尔曲尕乡各级干部发动群众,从拆旧房建新居,到统一粉刷墙面、铺设砖地,到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再到推土填沟、河渠清理,一番整理让乡村旧貌换新颜。

  “拆除村里的老房子后,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废弃木板,全部拿来制作木篱笆、葡萄架等,拆除羊圈后,遗留了1300吨羊粪用来沤肥,可供600亩地全年用肥。”该乡党委书记侯皓强说,如今,村间小路每隔50米就有一个果皮箱,装满即收。

  “以前家里的收入就靠种棉花,一年辛苦也挣不了多少钱,现在的日子好多了,从10月以来,每天都有人住在我家的家庭旅馆。”村民吾守尔·尤努斯说,自己家里有3个家庭式“旅馆”房间,可供游客居住。

  村民变股东

  每天一大早,村民努尔麦麦提·吐逊江便会哼着歌前往罗布人村寨景区,开着区间车载着游客欣赏美景,这样的日子他以前从未想过。

  “我前两年在县城开了两年出租车,一年收入2万多元,除去租房子吃饭,剩不下多少钱。如今我在家门口开景区区间车,年增收3万余元。”努尔麦麦提说,从2017年开始,景区购买旅游观光车,以村民资金入股、景区代为经营的模式进行运营,根据每月营业收入给村民分红。有驾照的村民经过培训可以上岗,从而获得更多收入,努尔麦麦提就是受益者之一。

  “我们乡有着得天独厚的‘百米胡杨画廊’旅游资源,于是便动员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开发旅游产业,带领村民发展农家乐、采摘游、乡村体验游。”王磊说,每年10月中旬以后,天山以南的塔里木河流域胡杨叶片由绿变黄,如同披上了金色外套。喀尔曲尕乡的“百米胡杨画廊”就是其中最美的景点之一。

  琼买里村村民吐地古丽·吐门的家就在马路边上,2014年,她将自家的院子简装一下,开起了风情园和超市。今年以来,风情园的生意越来越好,特别是进入10月以后,来自疆内外的许多游客都品尝过吐地古丽做的大盘鸡、清蒸鱼。

  “从10月中旬起,‘百米胡杨画廊’日均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仅一个月接待游客量便突破6万人次。”王磊说。

[责任编辑: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