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农业遇上暖湿气候将碰出怎样的火花

2019年11月25日 10:23   来源:新疆日报

乌鲁木齐国家基本气象站业务人员正在进行探空观测(11月20日摄)。记者 甄世新摄

伊宁县巴依托海镇萨克于孜村红树莓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每天利用气象信息科学管理树莓种植(5月27日摄)。 记者 甄世新摄

新疆历年平均气温及降水量情况(年代际变化指10年为尺度的变化) 新疆气候中心提供

新疆历年平均气温及降水量情况(年代际变化指10年为尺度的变化) 新疆气候中心提供

  新疆日报讯(记者谢慧变报道)“双11”刚过,阿克苏西域牛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牛艳青变得更加忙碌。近几日,好多老顾客留言说:“今年的苹果没有往年甜。”牛艳青有些担心,今年的雨水多了点,如果气候继续变暖变湿,新疆瓜果还会一如既往的甜吗?

  新疆大部地区属于气候干旱区,常年少雨,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蓄积,所以新疆瓜果以“甜”闻名全国。然而,最近一则关于《西北地区气候正在变暖变湿》的报道让不少“果粉”变得焦虑:“气候暖湿化真的存在吗?对新疆农业发展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

  A 暖湿化趋势更加明显

  西北地区是我国最干旱的区域之一,主要包括新疆、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位于最西端,常年干旱少雨让不少人看到气候“变暖变湿”后格外兴奋。有人甚至畅想,“若干年后,新疆会变成河湖交错、云雾迷蒙的江南吗?”

  来自新疆气候中心数据显示,新疆常年降水量为170.6毫米。1961年以来,新疆年降水量平均每10年增加10毫米。1986年以前降水以偏少为主,之后转为明显偏多;2011—2018年的年平均降水量比1961—1970年增加43毫米,增幅为30%。四季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增多速率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1961年以来,新疆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0.3℃的速度上升,高于全国(每10年上升0.24℃)同期变化水平。1997年为新疆区域气候变暖拐点,1997—2018年的22年间有19年平均气温偏高。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升温速率最大,每10年升高0.36℃;其次是秋季,每10年升高0.3℃。

  “从统计数据可见,新疆气温增暖、降水增多的趋势更加明显,有专家认为这是气候趋向暖湿化的表现。”新疆气候中心主任张太西说,这种变暖变湿也导致了暴雪、暴雨、极端高温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

  对此,在和田市生活了近60年的麦麦提·依明深有感触,“尤其是近几年夏季,三天两头来一场雨,让人有些不适应,但很舒服。”

  麦麦提的感受在和田地区气象台得到了印证。数据显示,近10年,整个和田地区降水量每年增长2毫米,气温每年增长0.03℃。今年6月25日,和田市日降水量达27.7毫米,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极值。

  和田地区气象台决策服务首席黄艳说,日降水量超过和田市年平均降水量(45.3毫米)的一半,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随着降水量逐年增加,和田地区很多曾经荒芜的戈壁滩上可以看到零零星星的植被。

  原本的不毛之地可以看到植被,乍一看,气候变暖变湿似乎是一件好事情……

  B 对农业发展有利有弊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研究员毛炜峄说:“目前来看,气候暖湿化是‘利弊兼有、利大于弊’,但从长期发展来看,风险会越来越高。”

  新疆是农业大区,气候变暖变湿对农业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

  “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的长期变化,势必会对农业种植结构产生影响。”自治区农业气象台副台长李新建说,但暖湿化趋势对新疆整个农业发展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还真不好笼统说。

  李新建1987年参加工作,在他的记忆里,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疆冬小麦越冬遭遇冻害比较频繁,但80年代后,随着温度升高尤其是冬季温度明显升高,全疆较大范围的冬麦冻害很少见。

  “气候变暖会导致无霜期延长,满足作物生长的时间增加,会促使作物种植区域和品种熟性分布发生变化。”李新建说,尤其针对喜温作物,气候变暖使得适宜种植区域扩大,有利于其品质和产量提升。但温度升高会加快作物发育速率,导致喜凉作物生育期缩短,对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会有影响。

  棉花为喜温作物,现在新疆棉花种植北界较20世纪80年代北移了1—2个纬度。目前,新疆棉花种植面积3000多万亩,并且连续20多年产量排名全国第一。

  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艾先涛认为,棉花的大面积种植除了受政策、市场等因素影响外,和气候也有密切关系。气候变暖,无霜期延长,热量条件充足,降水增多利于灌溉,整体条件适宜棉花生长。但高温高湿达到一定程度,也极易诱发病虫害。

  李新建认为,在关注暖湿化趋势本身对农作物生长影响的同时,更需注意到暖湿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他解释,作物开花期遇到大风沙尘天气,会影响作物的开花授粉与结实,进而影响产量。葡萄、红枣、西瓜、甜瓜等瓜果生长后期和成熟采收期如果雨水过多,不仅甜度会降低,还会导致果实开裂及腐烂病,黑心病等病害爆发。

  库尔勒市沙依东园艺场的香梨种植户刘伟想起2015年4月17日的那场冰雹,至今仍心有余悸。4月中旬为香梨开花期,一场冰雹下来几乎只剩下树枝。刘伟说,现在每年香梨成长关键期,他都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库尔勒一般冰雹在5月才开始有,可能与气候变暖增湿有关,2015年冰雹出现时间至少比常年提早了半个月。”李新建说,目前我们在加强作物生长关键期气象灾害的应对研究,比如,研究接近成熟采收期降雨量与瓜果开裂和甜度的关系,做好瓜果关键生长时段的大降水和连阴雨预测和灾害预估,便于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C 干旱气候现状不会变

  暖湿化趋势究竟有利有弊,专家众说纷纭,但一致认为,暖湿化趋势不会改变新疆干旱的气候现状。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亚宁说,目前降水增加的趋势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新疆干旱区荒漠景观的基本格局和干旱缺水的状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和生态压力将持续存在,不可盲目乐观。

  其实,对西北地区“变暖变湿”现象,科学家早已作出预判。21世纪初,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施雅风院士等就提出了西北地区气候从“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判断。至于原因,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温度升高、陆面蒸散发加强,导致水循环加快及降水增多。

  陈亚宁认为,不能过分夸大降水量增加对新疆气候状态的改变。近些年,新疆干旱区出现的“变绿”现象多半是由于持续升温带来的冰川积雪融水增多、河流径流量增加、人工绿洲面积扩大所致,并不完全来自于降水和环境的改善。事实上,对于荒漠—绿洲过渡带的天然植被而言,由于温度升高,蒸发量加大,水分耗散增加,荒漠植被反而呈现退化现象。

  陈亚宁说,新疆降水量增加,降水日数并未显著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单场降水强度增大。而这种极端降水概率的增大会加剧气候灾害,加大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温度升高会导致潜在蒸发量加大,远超过降水增幅,也会使得干旱加剧。

  数据显示,近60年来,新疆极端干旱区面积减少17.1%,但干旱区面积增加16.3%。

  陈亚宁认为,衡量一个地区的干湿变化,不能简单基于降水,还要综合考虑温度、辐射、风速等因素。新疆的蒸发能力远大于降水,因此,目前的降水增加并不能从质上改变新疆干旱缺水的状况。所以,新疆要变成江南是很难实现的。

  “无论怎样,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持续增加是事实。”陈亚宁说,下一步要加强西北干旱区“水—粮食—能源—生态”系统的整体研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

  【点评经纬】

  不杞人忧天,也不盲目乐观

  近日,西北气候变暖变湿成为关注热点。尽管对于是否真正变暖变湿或者暖湿化的原因,专家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致的观点认为,当前气候条件下,西北地区干旱区的现状没有改变,在暖湿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增加,未来潜在风险加大。因此有专家称,针对干旱区气候变暖变湿的趋势,公众应该既不杞人忧天,也不盲目乐观。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研究员毛炜峄认为,不同区域的干湿变化差异显著,都是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也有专家认为,现阶段暖湿化趋势是地球的自我调整,可能未来的某一个阶段还会有新的变化。

  然而,现阶段气候变暖是客观现实。来自中国气象局的一组数据显示,全球气温已经连续20年高于正常值,其中最暖的10年全部发生在1983年以来,而其中7年又发生在1990年以来。

  随着全球变暖,世界各地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增加,极端天气事件是造成灾害的直接原因。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干旱等灾害发生频率加大,这些都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需要我们加强突发灾害应对研究,及早进行防范。

  眼下,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们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很多荒漠植被得到恢复和保护,沙尘天气明显减少。但不得不承认,当前极端天气事件也呈增加趋势。为此,气象部门应当提升灾害预警能力,加大应对极端灾害天气的对策研究,相关部门要提升应对突发性气候灾害的能力,共同将气候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损失降到最低。对于公众而言,全球变暖和持续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我们应当尽己所能,积极倡导绿色出行,用实际行动绘就美丽绿色画卷,共同建设美丽家园。(谢慧变)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