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河两岸繁花似锦——三师图木舒克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纪实

2019年12月13日 12:17   来源:兵团日报

  核心提示:民族团结是一粒种子,从第一代军垦人把它播进三师图木舒克市的那一天起,它就开始生根、开花,如今已是姹紫嫣红、繁花似锦。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多年来,三师图木舒克市历届党委致力于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致力于推进与地方、与军队的融合,谱写了兵地发展、民族团结的动人之歌,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叶河两岸。

在三师五十一团益芮服装加工厂内,工人们正在忙碌(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记者 奉正云 摄

  2019年国庆前夕,天安门前,红旗飘扬,花团锦簇,歌声如潮,整个北京都沉浸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欢乐与幸福之中。

  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书记、三师政委李震国参加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接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奖牌那一刻,他心潮起伏,激动万分。与新中国一起,三师图木舒克市走过了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书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恢弘画卷……

三师图木舒克市各民族群众一起载歌载舞(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记者 奉正云 摄

  “军垦第一犁”:犁出团结发展的殷实土地

  提起“军垦第一犁”的诞生地——四十一团草湖镇,三师图木舒克市人都会说,那是军人们犁出的、盛开民族团结之花的,最殷实的土地。

  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等人踏勘马家花园地区。王恩茂说:“我们将在这里建设一个更加美丽的新花园。”并将马家花园地区正式命名为草湖。

  从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推进民族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生活水平,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等方面着手,三师图木舒克市有力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据统计,1980年师市生产总值仅有0.35亿元,到2018年,师市实现生产总值128.83亿元,是1980年的368倍。2018年师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40元,是2000年的5.17倍;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59元,是2000年的6.12倍。

  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各族职工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2019年,师市稳定就业1667人,短期务工749人,转移就业1289人,新增就业8275人,1万余人次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15845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83768人,救助困难群众2.3万人,辖区连队通车率达94%。职工群众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民生得到改善,民心得到凝聚,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得到巩固。

三师图木舒克市各民族职工群众亲如一家,图为五十三团八连职工群众一起包粽子(资料图片)。 梁斌 摄

  嵌入式发展:兵地共融惠及当地群众

  三师图木舒克市的10多个农牧团场分布在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14个县、市境内,与地方县、乡交错分布,同守一方热土,同喝一河之水,同促一方发展。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师市干部职工与地方村民有事无事常来往,大事小事共商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三师图木舒克市大力开展好条田、好林带、好道路、好渠道、好居民点的“五好建设”,大力建设粮食高产田、棉花科技示范田、水果丰产田等,对地方起了示范带动作用,仅巴楚县就有3.33万公顷耕地实现条田化,开挖渠道500多条, 总长5160公里,修建防护林面积3.33万公顷。

  地方有难、兵团支援。2003年2月,巴楚-伽师发生6.8级地震,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害,位于两县境内的三师25个单位也遭受严重损失。灾情发生后,三师各族干部职工、民兵、武警兵团指挥部三支队官兵,发扬“顾全大局、兵地团结、吃苦耐劳、无私奉献、齐心协力、敢于胜利”的精神,短短几天时间投入抢险救灾人力13361人次、机力602台,为灾区群众搭建帐篷590顶,搭建简易防震棚1234个,安置转移灾民8512人,支援粮食86余吨……三师民兵撤离灾区的那天,地方群众含泪送别。

  2015年9月,喀什经济开发区与三师达成兵地共建喀什综合保税区投资合作备忘录,双方投资与收益各占一半,兵地交替委派管委会主任和董事长,三年一轮换。目前,保税区已注册企业22家。

  为了更好地发挥兵团现代农业优势,带动地方调结构、转方式,实现群众就业增收,三师图木舒克市组建设施农业公司,在疏勒县良种场承包土地300亩,新建无土栽培日光温室100座,年用工8万人次,年支付工资800万元。

  借助对口援疆政策,三师图木舒克市的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中,草湖工业园入住企业12家,图木舒克工业园区入住企业49家,用工接近1万人,其中一半左右的产业工人来自地方。特别是草湖工业园东纯兴公司200万锭集纺纱、织布、服装为一体纺织企业建成后,可吸纳5万人就业。目前,前期的30万锭已经运营生产,吸纳就业1560人。

  2018年12月26日,三师图木舒克唐王城机场开通运营,惠及师市周边群众120万人,缩短了当地与外界的距离,方便了周边群众出行。

  悠悠叶河水:动人故事生生不息

  2019年5月10日,三师运输公司党委前往疏勒县塔孜洪乡,去看望他们的“亲戚”——烈士伊敏司迪克的后人。伊敏司迪克牺牲了57年,运输公司党委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是,运输公司党委始终没有忘记烈士的后人,逢年过节,公司党委都要派人去看望他们。近60年,公司与烈士后人的亲情始终没有断。

  1962年10月的一天,天刚蒙蒙亮,独汽三营(现三师运输公司)的一辆解放牌卡车,满载着汽油,行走在疏勒县塔孜洪乡。由于长途颠簸,油桶震裂,汽油滴在排气管上,蹿起了浓烟。司机全神贯注开车,没发现即将到来的危险。

  这时,刚劳动完的维吾尔族共产党员伊敏司迪克发现险情,提着坎土曼边喊边追。车一停,火焰突然蹿至一人多高,伊敏司迪克和司机连忙跳上车厢,把一个个滚烫的油桶推下车,躲开了上蹿的火舌。

  突然,伊敏司迪克发现汽车油箱冒火了,他跳下车抡起坎土曼铲土压火,接着脱下棉衣去扑火苗。这时,油箱突然爆炸,伊敏司迪克英勇牺牲。

  英雄的事迹很快传遍千里运输线,独汽三营与烈士的后代结成永恒的“亲戚”。

  多年来,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广大干部职工通过结对子、认亲戚等方式,与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心和心贴得更近、情和情交得更深,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不断涌现。

  四十四团四连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名叫阿米娜。和其他孩子相比,阿米娜显得特别安静,因为先天性耳聋,她的世界是无声的,哥哥和其他小伙伴在院子里打闹追逐的时候,陪伴她的只有一个小布熊。

  2017年3月,父亲卡斯木江得知国家聋儿康复救助项目已在新疆实施,每年都有许多像阿米娜一样的孩子,通过免费植入人工耳蜗恢复听力。然而,要成为康复救助对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带着孩子到乌鲁木齐进行相关检查后,才能确定进行手术的日期。乌鲁木齐与阿米娜的家相隔千里,当时正值春耕春播,卡斯木江脱不开身。正当他心急如焚时,兵团教育局驻该连“访惠聚”工作队决定帮助阿米娜母女去乌鲁木齐求医治病。

  工作队陪着阿米娜母女在乌鲁木齐联系医院、检查身体、咨询相关培训机构。为了方便阿米娜治疗,工作队还为母女俩在乌鲁木齐租了间民房,购买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同时,乌鲁木齐一家聋哑培训学校决定免费接收阿米娜,并为其制定了学习训练计划。看着阿米娜与其他孩子相处融洽,阿米娜的母亲激动不已。

  “上下同心者胜”。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始终把各民族共同富裕作为目标。

  为切实让职工群众增收,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在师市范围内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师市领导、各族干部党员与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师市还建立了“专项扶贫、创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帮扶机制,从政策、资金、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入学、就医、生活保障、就业等方面加大投入,从生产经营管理、多元增收等方面加强引导,促进各民族职工群众共同富裕。

  2013年以来,师市投入5.5亿元推进5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保障性住房12750套,实现转移就业5434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就业1141人。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项目2项,兵团科技项目4项,促进了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产业发展和职工增收。发放各类低保补助3624.6万元,落实兵团结对帮扶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

  2018年以来,在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中,师市各单位注册成立合作社69家,社员总数2030人,带动7554户职工增收;引导职工群众农闲打工3670人,增收6996万元,剩余劳力短期打工增收1.36亿元。

  ……

  胡杨、白杨、红柳,生长在叶尔羌河两岸。在这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犹如叶尔羌河水,蜿蜒流淌,生生不息。(谢家贵)

[责任编辑:王东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