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沃新疆·最炫民族风丨巴里坤:一碗冬至饭,从古吃到今

2019年12月22日 11:52   来源:天山网

巴里坤县春景

12月22日

又到了冬至节气

对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来说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

也意味着“数九”寒天的开始

为了迎接冬至的到来

大部分北方人在这天要吃饺子

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

有的地方至今还流传着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在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人们吃的冬至饺子

简直是一碗豪华版汤饺

有饺子有肉有菜有汤

五颜六色香味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这种豪华版“汤饺”叫做杏皮饭

因为是冬至必吃食物,故也叫冬至饭

虽然叫杏皮饭

但是

这种饭里根本没有杏皮

之所以叫杏皮饭,缘于食材和做法

杏皮饭的主角是饺子和“杏皮子”

但这里的饺子

比我们平常吃的饺子要小很多

至于小到什么程度

要视包饺子人的手艺而定

当地最巧手的主妇能做出

只有人大拇指头般大小的饺子

杏皮饭另一大主角“杏皮子”

其实也是面食

先把和好的面搓成条

把面条切成一个个小面剂子

没错,这几道步骤和包饺子类似

接着用拇指把面剂子轧成猫耳朵形状

然后就势把“猫耳朵”搓成卷

卷起来的“猫耳朵”像极了干杏皮

在巴里坤,人们会在冬至来临前

做好小饺子和“杏皮子”

把它们放在室外自然冷冻

这里顺便展开说两句

巴里坤属温带大陆性冷凉干旱气候区

冬季时间持续较长且严寒

零下一二十摄氏度如家常便饭

所以,冬季巴里坤的户外

就像一个天然大冰箱

几个小时就能把饺子、“杏皮子”冻住

然后,人们把这些硬邦邦的饺子、“杏皮子”

装进干净的白布口袋里储存

到了冬至这天的清晨,天未亮

家家户户的主妇便起床做杏皮饭

制作过程颇为讲究

并非我们平时煮饺子那样水开下饺子

而是先做臊子

食材包括羊肉、胡萝卜、白萝卜

豆腐、木耳、蘑菇等

把这些食材切成丁或片

放在葱姜炝过的热油里翻炒加水烧开

再依次往汤里下小饺子和“杏皮子”,煮熟出锅

这时您仔细看做好的饭

小饺子好似骆驼

“杏皮子”就像一只只小绵羊

因而杏皮饭还有一个名字叫骆驼吆羊

这个叫法别有深意

巴里坤县冬景

巴里坤是古丝绸之路北新道进入新疆的第一重镇

各种文化和巴里坤草原文化

交汇融合形成独特的巴里坤文化

冬至饭便有着这样深厚的文化背景

巴里坤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交通要道

作为拥有天然草场的地方

骆驼成群牛羊遍地

古人琢磨出骆驼吆羊这道美食

用饺子比喻骆驼,以“杏皮子”寓意绵羊

将历史风貌融入美食,别有匠心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

这样一锅意义特别,

香喷喷、热腾腾的冬至饭出锅后

做饭的人家自己先不吃

而是送给长辈亲朋邻居吃

在冬至这天的晨曦中

路上随处可见送冬至饭的身影

大家相互送饭

自家的饭才送出去,别人家的就送了来

来来去去,一张饭桌上

往往摆着好几家不同口味的冬至饭

送完饭,回到自家吃饭时

人们还要在水井、窗台、牲畜圈棚上

放一份冬至饭,以敬天地自然

按巴里坤人的说法

平时邻里之间即使有再多矛盾

理亏的一方送上一碗冬至饭

所有恩怨便烟消云散了

当然,这一天若是有困顿的旅人路过巴里坤

也会被盛情邀请吃一碗热乎乎的冬至饭

随着时代变迁

现在的巴里坤人吃冬至饭

也蕴含着更深厚的情感

乡里乡亲常常聚在一起吃

有道不尽的温暖和感动

一碗冬至饭从古吃到今

蕴含美好祝福,传递幸福和谐团结

回味悠长……

文/记者 王娜

图/巴里坤零距离、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