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争做中国好网民作品展播】新光村村民致富的“星光大道”开启啦!

2020年01月03日 11:39   来源:天山网

  编者按:2019年新疆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集中优势力量,通过开展“我是一颗石榴籽”“新疆是个好地方 · 达人西游”“我和我的祖国 · 新疆心声”新媒体传播竞赛、新疆青年好网民故事征集、网络素养教育进校园等系列网络主题活动,从全疆各地征集了一批优秀图文、音视频作品,天山网将陆续进行展播,充分展示新疆各族儿女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展示新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展示各族干部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争做中国好网民,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引领全疆网民向上向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英吉沙县党员干部给村民宣传党的惠民政策。

  新光村位于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乌恰镇东南部,距镇政府4.5公里,全村540户2318人,其中贫困户397户1753人,经济来源主要以农业种植和林果业发展为主。喀什地区教育局驻英吉沙县乌恰镇新光村工作队驻村以来,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新思路、新方法,开展技能培训,引导和帮助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发展庭院经济和自主创业,让新光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星光大道”。

  技能培训打开致富之门

  “想要脱贫致富,首先要富思想、阔眼界、壮视野。”新光村工作队队长帕尔哈提·卡德尔常说。

  新光村大部分村民世代以农业、林果业种植为主,个别贫困户还存在着“等靠要”思想。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工作队一方面通过入户宣讲、致富知识评比等方式鼓励引导村民争做致富能人,积极营造“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兴办农民夜校、技能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将脱贫致富新思想、新理念引入课堂。通过在工作队队员中选派、下基层干部中抽调、致富能人中邀请的方式,带动村民积极学习,善于动手。

  努尔艾力·热合曼是村里的贫困户,小学毕业后,非农忙时常在外务工,一直以来都想多学点知识,回到家乡做些技术性工作。工作队为了帮她完成这一愿望,带着她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用技能,还经常利用农闲时协调安排努尔艾力通过外出观摩、培训、实践实习等方式来增长见识。如今,努尔艾力在县城一家商贸城做起了销售顾问的工作,带着10余名销售员促销服装、生活用品等,月收入2700元左右。她说:“我很想多学点知识,一直没有这个机会。工作队来到村里以后,给我创造了机会,搭建平台,让我凭借一技之长找到了一份喜欢的工作,感谢工作队!感谢党的好政策!”

  截至目前,工作队通过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帮助近70余人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同时,帮助48人自主创业做小本生意,39人从事公益性岗位,20人在火车站做起了搬运工,15人专业发展特色养殖业,为增收致富打开了一扇幸福之门。

  针织巧手编出美好生活

  工作队注重发挥致富能人带头作用,并助村里的能人一臂之力,让能人带着村民一起敲开致富门。

  村民海日古丽·喀迪尔是全国劳动模范,更是新光村的骄傲。2013年,她在村里创办了缝纫(刺绣)合作社,但由于刚起步,技术不成熟,市场也比较小,导致了合作社一直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驻村工作队来了以后,决定帮她扩大合作社规模,同时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致富增收、转移就业。工作队和村“两委”商议依托自治区“短、平、快”项目支持,投入120万元用于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搭建550平方米标准化生产厂房,添置现代化缝纫设备73台。为确保合作社常规化运转、标准化经营,工作队通过邀请老师、专家讲课,培训合作社成员,还组织海日古丽外出观摩学习,确保海日古丽能把合作社做大做强,既促进了当地的经济产业发展,又拓宽了老百姓的致富门路。

  工作队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村里的贫困户热孜万古丽有着一手地毯编织的好手艺,由于没有标准化的厂房、设备,多年以来,热孜万古丽基本都是在自己家里编织,自给自足。工作队通过多次登门拜访做工作,鼓励热孜万古丽在家开办合作社,形成规模化产业,这样既可以增收,同时也可以把编织地毯的手艺活发扬出去。在工作队的协调帮助下,5月,热孜万古丽的地毯合作社开业了。

  “之前我在县职业高中学过编织技术,但是因为条件限制,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工作队帮我圆了这个梦想,如今合作社社员增加到了23人,我们生产的成品远销和田、喀什等地,人均增收1400余元。”热孜万古丽开心地说,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依托木工制作、地毯编织等,合作社带动当地村民近50余人实现就地就业,人均增收1300余元,年销售额高达100余万元。

  小小庭院美出生产力

  “我家的庭院不仅美,还种植了很多蔬菜、果树,挣了不少钱。”近日,英吉沙县色提力乡阿依库勒村村民麦麦提江·萨伍尔激动地说。

  今年5月,在工作队的鼓励下,103户村民率先完成了庭院改造,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为确保村民自觉按照“三区分离立体式”发展,工作队队员通过与村干部结对子的方式,挨家挨户大力宣传,并以村小组会议的形式,帮助村民规划建设,定期组织村民到邻近乡镇观摩、学习,开阔了村民的眼界、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能力。“庭院里的果蔬熟了,我每周都会到巴扎上销售,一个月下来有近1000元的收入呢!”尝到了庭院经济的“甜头”,村民依迪热斯·伊敏笑着说。

  “我们工作队在继续做好解忧帮困工作的同时,探索“立体式”农业生产发展模式,逐步扩大村里的服装合作社的规模,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驻村工作队队长帕尔哈提·卡德尔说。

[责任编辑:崔导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