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脱贫攻坚一线见闻】扶贫车间、家庭作坊里也有大奔头 光明村前景“光明”

2020年01月11日 11:47   来源:新疆日报

吾哈丽妮萨·杰力力在自家作坊搬运装饰材料(1月9日摄)。

  新疆日报讯(记者宋雅文 甄世新摄影报道)夕阳下,从墨玉县奎牙镇光明村的生产车间内传来“哒哒哒、哒哒哒”的电动缝纫机声,车间外托幼园里几个小孩一边嬉戏一边在等妈妈下班。

  整理布料、上盘、剪线、踩踏板,马达带动缝盘将布料缝合……1月9日,村民帕太姆·麦麦提纳斯尔坐在缝纫机前,熟练地摆弄着一块布料,10分钟左右,一件工作服就呈现眼前。

  “我每天利用空闲时间能做五六十件,月收入近1500元。”帕太姆说,以前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丈夫在县城打工,她负责照顾一家老小。2018年家里脱贫后,她主动报名到服装厂工作,“现在每天安排好孩子后,我就到车间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每天都有收入,还能兼顾家庭,我很知足。”

  “就地就近就业是解决脱贫和防止返贫的有效办法,所以我们推行‘村建扶贫车间、户拥家庭作坊’的就业脱贫模式。”乌鲁木齐海关驻墨玉县奎牙镇光明村第一书记金志飞介绍,“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根据村民们的特点、意向,帮他们联系在扶贫车间务工或扶持他们开办作坊。

  2019年对于脱贫户吾哈丽妮萨·杰力力来说是收获的一年,不仅家里的收入提高了,她还从“家庭妇女”摇身变成了作坊老板。

  记者见到她时,她正戴着口罩在自家院子加工装修用的压缩板,她指了指地上摆放整齐的踢脚线和装饰条说:“等会就有车把这些拉走。今天加工了100张压缩板,一张8元,能收入800元呢。”

  眼前的吾哈丽妮萨喜笑颜开,谁能想到她是2018年才脱贫的。吾哈丽妮萨说,结婚以后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着锅台、孩子转,一家5口人靠丈夫在墨玉县打零工维持生计。因为丈夫从事装修行业,对木材加工方面比较熟悉,在工作队的建议下,夫妻俩决定在家里开个木材加工作坊。2019年2月,在村里的帮助下,夫妻俩办好手续后,拿出3万元积蓄购置了2台机器,开起了木材加工作坊。

  如今,吾哈丽妮萨的丈夫仍在县城打工,作坊的工作就交给了她。2019年,两人的收入达15万元。“开了这个作坊后,我在家里就能赚钱,一年收入比过去5年还多。我要好好干,还要带动更多的人在我的作坊里干,大家一起努力工作,争取早日致富。”吾哈丽妮萨笑着说。

  金志飞说,如今在光明村,扶贫车间有10个,小作坊有38个,涉及食品、服装、木材加工等行业,遍布全村各个角落,带动贫困户183人就地就近就业。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