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思考与建议】抓主体促就业夯实脱贫根基

2020年01月13日 10:22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大学经营管理学院 马永升 赵军

  让贫困群众就业是快速脱贫的重要途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进一步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应在四个方面再发力,一是摸清制约症结,为促进就业奠定基础;二是做好结合文章,提升转移就业成效;三是实施“四项行动”,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四是落实保障措施,为就业创业注入动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长期坚持还可以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因此,让贫困群众就业是快速脱贫的重要途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在走访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笔者围绕“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促进就业推动脱贫目标,提出如下思考。

  摸清制约症结,为促进就业奠定基础

  脱贫攻坚不能简单地搞“授人以鱼”,要坚持找准制约就业的难点、痛点,强化宣传、引导、服务,实现“授人以渔”。

  一是要摸清贫困主体信息。促进贫困户就业,首先要精准识别,摸清贫困劳动力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和就业服务需求,对症下药,精准服务。要以各贫困村为单位,对全域内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基础信息登记造册,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基础信息数据。

  二是要把就业政策宣传到位。近年来,国家出台多种促就业的惠民政策,需要我们把党和政府的关心传递给贫困群众,切实激发各族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热情。可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媒体平台发布系列政策,也可下乡入户走进群众家中,举办各类宣传宣讲活动,广泛宣传解读各类就业惠民政策。

  三是要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在农村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就业脱贫奔小康示范村(社区)、返乡创业示范村,突出重点,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带头脱贫的示范引领作用,发动贫困群众在“比学赶超”中脱贫致富;在乡镇可选树一批就业脱贫模范户,用身边人的故事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在工厂因地制宜设置就业扶贫车间(工坊),大力促进就业,增强外部推动力。

  做好结合文章,提升转移就业成效

  贫困地区大都是经济不活跃、商业欠发达地区,富余劳动力资源丰富,应强化协调对接,搭建沟通联系平台,推进转移就业,变资源为财富。

  要与专场招聘相结合。转移化解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提供机会、推出岗位是关键一环。要加强与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对接,将岗位信息送到贫困劳动力手中,大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举办转移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将用工企业引进来,为贫困地区劳动力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帮助其实现就业,并做好后续跟踪服务,确保企业所需员工招得进、用得上、留得住。

  要与域外用工相结合。当前,一些贫困地区条件有限,企业进入存在诸多困难,消化富余劳动力,就需要发挥各方优势,动员各方力量,依托各方渠道,在区域外因地制宜寻找和建立劳务基地,挖掘向内地经济发达地区劳务输出潜力。

  要与返乡创业相结合。通过返乡创业人士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实现脱贫致富。要将返乡创业的政策和脱贫攻坚的政策对接,把返乡创业的力量和脱贫攻坚的力量整合。创建返乡创业示范乡镇、示范创业园区,引导有意愿、有条件、有技能的返乡人员进入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创业孵化园,帮助贫困人员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要与创业就业互助协会相结合。对已返乡创业企业,政府要搭台组织,成立返乡创业就业(园区就业互助)协会,通过政府组织、协会主导、企业配合、劳动力参与的模式,配套相应激励政策,搭建扶贫车间用工和贫困劳动力就业零距离平台,特别是发挥农村种植养殖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和返乡创业(就业扶贫)示范村、就业扶贫车间(工坊)等实体作用,提高劳务组织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度,实现短工、季节工、天工无缝对接,收入日结、月结、年结按时兑现,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脱贫成效。

  实施“四项行动”,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信息化时代,让更多的贫困户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是实现高质量脱贫奔小康的关键所在。

  一是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贫困人员培训,主要目的是适应新产业、新技能的要求,增强就业稳定性。要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瞄准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紧盯紧缺型职业工种,根据贫困劳动力的培训意愿、劳动能力及岗位需求,因人制宜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特别是针对贫困户中新生代农民工、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广泛开展厨师、电工、焊工、农艺工等劳动力密集型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贫困群众就业质量。

  二是实施素质提升培训行动。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发展脱贫主导产业,以提升和巩固脱贫成效。可就近就地以农田产业园区为课堂,组织开展特色种植养殖、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劳动维权等素质提升培训,将贫困户增收和当地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实施创业意识培训行动。扶贫不仅仅是钱的事,思想才是最大的催化剂。应注重引导贫困户的创业就业意识,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致富。要将有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员纳入创业培训计划,进一步引导贫困户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了解政策、提升技能,帮助贫困群众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切实提高其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

  四是实施致富带头人培训行动。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为致富带头人开展循坏培训,增强其带动脱贫致富本领,并依托驻村“第一书记”、农业技术员为致富带头人提供技术指导。

  落实保障措施,为就业创业注入动力

  统筹兼顾,聚焦重点,用好用活各类政策,强化保障落实,激发贫困群众就业创业积极性。

  要落实公益性岗位安置政策。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重点向劳务派遣企业、家庭服务业企业、农村农场企业、养老服务机构等企业(单位)购买公益性岗位,吸纳困难人员就业,实现开发、投入、利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安排落实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困难人员到岗到位。

  要落实培训食宿交通补助政策。各地要对参加技能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及创业意识培训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根据相关规定要求,按时足额落实兑现食宿、交通补助等,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培训主体的审核力度,确保每分钱都花到刀刃上。

  要落实吸纳就业奖补政策。积极引导鼓励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工厂企业)吸纳贫困人员就业,各地可根据实际设置补助标准。

  要落实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大力支持鼓励贫困人员(贫困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制定相关方案,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对成功创办领办经济实体(企业)的贫困人员,各地财政部门应及时给予创业奖励。同时,对于入驻园区创业者,给予落实场地租赁、开业指导、创业巡诊、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

  要落实银企资金帮扶政策。进一步加大返乡创业财政资金投入,积极与银行、创业贷款担保中心等金融机构沟通协调,及时为贫困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及返乡创业贷款。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