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述年

【我的新疆我的年】巴里坤:花馍锅盔黑走马,腰鼓声声响震天

2020年01月20日 09:34   来源:天山网

在巴里坤,喝完腊八粥

这里的人就开始忙着置办年货了

“老天爷老天爷大大地下,

烧哈的锅盔车轮大,

箱箱柜柜盛不哈,

放在房上房压塌……”

巴里坤人常说不做年馍不算过年

巴里坤花馍

年前

这里家家户户都要烧锅盔、蒸花馍、炸油果子

锅盔至今保持着以麦草为燃料的烧烤方法

把锅盔胚放入鏊子(一种用生铁铸造的带盖子的平底锅)

封住火道

并在鏊盖上铺一层过火的麦草灰

半个小时后

散发着浓郁麦香味的锅盔就熟了

锅盔的直径能达三四十厘米长

厚度可以达十多厘米

个头大概有车轱辘那么大

蒸的花馍有绿、红、黄、白四种颜色

代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轮回的颜色

人们还会在馍馍上面点上红点或是红枣

增加喜庆的气氛

油炸的馍馍统称“油果子”

有花花子、四股子、翻翻子、焦叶子、油饼子等

巴里坤油果子

炸油果子时

要用面捏一个形似猴子的“油猴”骑在锅沿上看油

这个习俗是巴里坤人勤俭持家的生动写照

巴里坤的年节食物吸收了很多民族饮食文化的特色

比如,哈萨克族做食物喜欢加牛奶

巴里坤人就在烧制锅盔时特意加入牛奶

锅盔有了奶香味,口感也相对柔软

维吾尔族制作传统饮食馓子时要加花椒水

巴里坤人就在发面中添加花椒水

口感又别有一番风味

这些年馍馍在春节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探亲访友的佳品

是招待客人的美食

也是春种开始后农民干活的干粮

年前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

在巴里坤县的农村

人们至今保留着祭灶、扫房等传统习俗

腊月二十三祭灶

各家将给灶王爷贡上灶糖

腊月二十四,扫尘掸房子

家家户户都要扫房打毡

把房顶、墙壁等处清扫得干干净净

铺炕的毛毡毯子用树条抽打一遍

积蓄了一年的灰尘全都弹了出来

之后洗衣被、洗澡、剃头

除夕,团聚在一起的一家人

除夕当夜

村民还要在院内笼起一堆火

大人要在天黑去摸牛角

在牛角根的毛里摸麦粒、豆粒等粮食颗粒

摸到粮食颗粒,预示来年丰产丰收

小孩子除夕之夜要摸墙根儿

小孩子在天黑时去摸墙根儿

摸完墙根儿

小孩子一年都跟子稳、路子顺

除夕的年夜饭 这里叫“装仓”

当地人认为肚皮就是一座粮仓

装满肚皮 来年仓满囤溢,不愁吃喝

大年初一

村民们还要去自家水井祭井

往水井里投花馍、锅盔等

再打捞出来家人分着吃

这样能保佑家人一年到头身体健康

从除夕夜到正月十五

当地人除了走亲访友,聚会狂欢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看社火

当地有二十多支社火队伍

有多民族的文化元素

也有湖南、湖北的“龙船”、广州“狮子舞”、甘肃的“跑旱”

山西的“汾阳花鼓”、河北的“高跷”、陕西的“高台”

……

其中,最具特色当属腰鼓表演

它融合了陕西安塞腰鼓与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的文化元素

表演者动作有力、风格豪放

过年期间,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去看小曲子

此外,过年期间

巴里坤家家户户几乎都会看小曲子表演

巴里坤的小曲子又叫新疆曲子

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戏曲剧种

融合了陕西曲子、青海平弦、兰州鼓子、西北民歌、新疆各族音乐艺术等多种元素

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表演诙谐幽默,还极具故事感

熊舞“阿尤比”

在这里

还能看到独具地方特色的熊舞“阿尤比”

这是哈萨克族人模拟熊等动物创造的舞蹈

表演者身穿厚重黑色的羊羔毛皮大衣

面部装饰成利齿撩牙状

时而憨态可掬,时而笨拙逗趣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过年习俗已慢慢发生变化

一些新风尚逐渐取代了老传统

然而,年味依旧

一家人团聚的温馨

亲朋好友的真诚祝福

永远不会变

文/记者 赵梅

图/通讯员 达吾提·热夏

[责任编辑: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