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心恐慌到沉稳应对 这名党员说:“越是艰险越向前”

2020年01月31日 15:14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记者刘一鸣 通讯员杜冬玲摄影报道)1月30日13时28分,乌鲁木齐站出站口的广播响了——由兰州站开往乌鲁木齐站的T295次列车到站。穿着严密防护服坐在椅子上刚眯了一会儿的祁峰站起身子,招呼着同事回到各自岗位,自己也踩着鞋子向乘客测温点走去。

  祁峰的脚浮肿了,原本合脚的鞋如今也穿不进了。

  “我每天的微信步数有1万多步,其实也就是从测温点到出站口来回走。这么几十米的距离,这么几天,硬是把我脚磨出了泡,也浮肿了。”话音刚落,祁峰便向迎面而来的旅客说起了每天最常说的那句话:“您好,请测量一下温度。也请您准备好身份证和车票,等会儿需要登记。”

  今年38岁的祁峰是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乌鲁木齐站片区管委会干部。6天前,作为党员的他临危受命,走上进城第一关的防控疫情一线,担负起为出站旅客测温、检查、消毒、详细记录信息等工作。

祁峰在为乘客登记信息。

  临危受命:“关键时刻我得顶上去”

  “那天是大年三十,我吃完午饭刚放下筷子,就接到了通知,要求立即赶往乌鲁木齐站出站口集合,当时也不知道有什么事儿。”祁峰回忆说。

  匆匆忙忙赶到集合点,没来得及喘口气,接下来听到的话,像一块石头压在了祁峰胸前。

  在当日刚驶进站的列车上,乘务员发现了一名发热乘客,需要医护人员与几名管委会工作人员一同进入,将发热旅客送往医院,同时将同车厢的16名乘客带来出站口安排留观。

乌鲁木齐站的出站口每一位旅客都要经过测温、消毒。

  “谁愿意去?”这句话击中了祁峰的心,就在几天前,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乌鲁木齐站片区党工委召开了动员会,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加入一线的防疫工作。

  “大家当时很安静。其实我也是有担心的,毕竟病毒的传染性很强。而且那天是除夕夜,我答应了家人要和他们吃年夜饭。”祁峰说,“我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可我更是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党员啊。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关键时刻我得顶上去。”

  短暂的犹豫后,祁峰站了出来。

  “我示意要去之后,回头看了眼,很感动,身后的同事也跟着我站了出来。”祁峰说。

  那天晚上处理安排好一切后,祁峰回家了。但他还是没能陪家人好好吃顿年夜饭。

  “我不敢和家人近距离接触,只是收拾了些衣物和用品,告诉他们我要上一线,接下来一段时间都不能回家了。”祁峰说。

  家人对祁峰的选择没有感到意外。

  “他一直是这样,别人觉得危险、为难的事情,他都会上。”祁峰的妻子张曼说,“我能理解他,也尽全力支持他。这几天,不管多晚他回办公室,我都会等他的消息,确保他是平安的。”

  了解到祁峰在防疫一线工作,张曼所在的公司还为坚守在乌鲁木齐站的一线工作人员捐赠了500个口罩。

  家人的支持与理解、社会各方的助力也为祁峰稳下了心。在防疫的紧要关头,他与同事们身穿防护服,头戴护目镜、口罩、“全面武装”冲进了防疫一线。

  沉稳应对:“越是艰险越向前”

  在人流量大、人群聚集的地方一待就是20多个小时,身处这样的环境,祁峰坦言“一开始内心的确很慌。”

  “但这里是进城第一关,站在这个岗位,我们的职责就是把病毒控制在第一个关口。”祁峰说。

  每天的凌晨4时45分,乌鲁木齐站都会迎来第一辆到站列车,凌晨4时祁峰就与同事守候在出站口。

  为进出站旅客测温、检查、消毒、登记信息、护送发热病人隔离、为旅客宣讲疫情防控知识......6天时间里,祁峰从岗位“初级工”变成了“熟练工”。

  看着越来越多的“一线战友”加入这场防疫阻击战,看着每一位旅客的理解和配合,看着同事们日复一日的坚守,看着各单位的协力配合,愈发感到自己使命重大的祁峰也从第一天上岗时的内心恐慌变成了如今的沉稳应对。

  目前,每天凌晨4时45分至次日零时,共有87辆列车会到达乌鲁木齐站,平均13分钟就有一趟,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祁峰与同事很少喝水。

  “一天从我们这里经过的旅客大约14000余名,一辆列车少则三四百人,多则千余人,每一位我们都要做详细的记录和检查,这也要求我们的工作效率要高。少喝点水就能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也能防止汗水浸湿防护服。”祁峰边擦拭着防目镜上的雾气,边进行着自己的工作。

  “一名党员,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越是艰险越向前。”祁峰说。

  14时,午饭时间到了。车辆到站预告广播再次响了起来。

  “又有旅客到站了,帮我带份饭吧。”嘱咐好同事,祁峰拉下头顶的护目镜,再一次走向前。

[责任编辑:罗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