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自治区疾控专家:隔离是目前有效防治手段

2020年02月10日 09:21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记者康颢严报道)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目前多地已实施小区封闭居家隔离措施。封闭隔离是否必要,有多重要?2月9日,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表示,封闭管理方式是防控二代病例传染和筛查已感染人群的重要措施,也是目前可采取的有效防控手段,每个人都应对自己和社会负责,配合管理。

  “目前在没有有效药物和预防性疫苗的条件下,隔离是我们能够采用的有效防治手段。”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主任医师倪明健介绍说,新冠肺炎已经流行了半个多月,此次疫情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早期全国采取的策略是“锁定”武汉旅行史或居住史人群,截至8日第一个14天潜伏期已经过去,但各地在输入性病例之外,已出现一些本地被感染的二代病例,下一个潜伏期十分重要。

  “宅”是最好的个人防护,倪明健解释说,目前本地被感染的二代病例中,有些患者发病出现症状在筛查中被发现了,还有一部分可能是无症状表现的感染者,仍混杂在正常的公众群体中,所以采取封闭式管理方式,最主要的目的,第一是让公众保护好自己,避免被感染;第二是可以很快筛选出出现症状的感染人群。

  “由于病毒传播途径复杂,居家隔离就是最大程度地减少我们和病毒接触的机会,避免无症状感染者传染给他人。”倪明健建议,居民应配合社区安排,定期报告身体状况,没有症状也需注意补充营养、按时休息,特别要注意开窗换气、家居消毒等。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第一时间通知社区管理人员,社区要及时送至发热门诊进行相关筛检或者转诊。特别强调的是,这次新冠肺炎表现的症状,除了发热、上呼吸道的咳嗽、咽痛等症状外,有些病例也表现出肌肉酸痛、乏力、厌食,以及腹痛、腹泻、结膜炎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同样应通知社区,并到发热门诊筛检。

  而居家期间出现和新冠肺炎关系不密切的小症状,如皮肤瘙痒、普通着凉打喷嚏等非相关症状,建议首先做自我处理,并戴口罩、注意和家人保持距离,有条件最好独居一室进行医学观察,每天两次测量体温,注意开窗通风、消毒清洁。如果24小时后体温仍不正常,或者其他症状没有明显缓解甚至加重,建议及时与社区联系。只有每位公民积极参与到防控疫情的战斗中,才能尽快打赢这场阻击战。

  延伸阅读

  气溶胶传播仍“尚待明确”

  近日,在飞沫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的科普宣传中,人们关注到一个略感陌生的词汇:“气溶胶传播”。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版防控指南中,对此传播途径表述为“尚待明确”。

  2月8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发布会上提出,新冠肺炎传播有三种途径,其中“直接传播”指患者咳嗽、喷嚏、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感染,“气溶胶传播”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的感染,“接触传播”指飞沫沉积在物体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的感染。

  当然,气溶胶传播并非人们理解的“空气传播”、“病毒满天飞”。据国家卫健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发布文章介绍,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飘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目前尚没有证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

  9日上午,国家卫健委新公布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显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主任医师倪明健建议,无论最终定论如何,封闭居家隔离都是最好的自我防护、避免感染的防控措施,外出人员需注意佩戴口罩、避免近距离接触他人,居家时注重除雾霾天外尽量多开窗换气、做好家居消毒措施。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