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抗疫一线闪耀青春光芒

———记冲锋在前的“95后”“00后”

2020年02月20日 10:21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梁立华 张婷 通讯员庄晓颇报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无数“最美逆行者”奋战在防控一线,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其中,勇于担当、冲锋在前的“95后”“00后”们用一个个实际行动为战“疫”奉献着青春力量。

  “与病毒赛跑,我要跑得更快”

  1995年出生的阿地拉·努尔拉是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工,去年9月入职。疫情发生后,她被编入流调队,在乌鲁木齐各发热门诊对疑似病人开展流调、采样。

  第一次出现场前,因为害怕感染,阿地拉紧张得在办公室反复练习了20遍穿脱隔离服的正确方法。而现在,她会自豪地说:“经过战‘疫’的洗礼,我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老队员了。”

  每个流调队值班24小时,两天一个班,每天要跑两三趟定点医院,每趟流调加采量平均需要3小时。由于隔离服不透气,每次阿地拉出病房脱去隔离服后,里面的衣服全都是湿的,但为了争分夺秒把样本送回单位实验室,她常常是身上的汗还没干就穿上大衣冲出办公室,火速赶往单位。样本送入实验室后,她又马不停蹄地写流调报告,经常是刚交了报告还没顾上喘口气,新的任务又来了。于是,她又小跑着去执行下一个任务。

  “与病毒赛跑,我要跑得更快些!”阿地拉说。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至今,阿地拉的体重掉了4公斤,脸颊凹陷了下去,但露在口罩外面的美丽大眼睛里已经褪去青涩和胆怯,多了一份坚毅和勇敢。

  “愿为抗疫尽绵薄之力”

  2000年出生的赵开智是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乌鲁木齐站片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疫情发生后,他主动投身战“疫”一线,负责乌鲁木齐站的消毒工作。

  赵开智的工作一干就是连续24个小时,两天一个班。从10时开始,赵开智穿上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和手套,熟练地稀释好消毒液,背着40公斤重的消毒桶,每两小时对出站口区域,特别是安检仪、栏杆、扶手等旅客容易接触的部位进行消毒。同时,他还负责到站旅客的信息登记和报送工作,一天下来,要来回走两万多步。由于防护服不透气,他每天脱下后,浑身都湿透了,甚至捂出了一身痱子。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赵开智常感到十分疲惫,尤其是第二天6时起床时,是他感到最困的时候,但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会通过各种方式缓解困意,按时上班,坚守岗位。

  “虽然个人的能力有限,但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愿为抗疫尽绵薄之力。”赵开智说。

  “关键时刻我不会逃避”

  “关键时刻我不会逃避,更不会当逃兵。”2月15日,福海县齐干吉迭乡博列克托别村团支部书记哈斯特尔·赛力克坚定地说。

  面对疫情,在博列克托别村防疫执勤点总能看见25岁的哈斯特尔的身影。疫情发生后,他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从未离开。

  “廖书记,我年轻,最远的11户村民家我去跑,配合乡里工作的联络员,我来当……”1月23日,在村里召开的疫情防控动员会上,哈斯特尔向村第一书记廖俊文请缨。

  疫情就是命令,村民的安全重于泰山。哈斯特尔和其他工作人员一道每天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身背喷雾器,对村里的巷道、村委会办公室等场所进行消毒。同时,他还认真梳理村里人员分布情况,及时与在外探亲、放牧村民联系,做好排查工作;组织返乡大学生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微信提示村民疫情防控注意事项、张贴宣传海报;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挨家挨户测量村民体温。对年纪大、文化水平低的老年人,他总是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解防护知识。

  博列克托别村是典型的牧业村,冬季在冬窝子放牧的牧民有24户46人。“这些牧民也不能遗漏,必须全覆盖。”哈斯特尔和乡干部一道去给牧民宣讲防疫知识。

  “只要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再苦再累也值得!”哈斯特尔说。

[责任编辑: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