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锐出战 决战决胜——六师助力五〇团脱贫攻坚综述

2020年03月17日 10:33   来源:兵团日报

  五〇团十三连的职工卡斯木·毛拉(右)和儿子、妻子正在打馕(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记者 张琳琳 摄

  南疆是新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2017年,六师五家渠市举全师之力,集全师之智,支援五〇团发展,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产业结构为抓手,采取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项措施,整合各类资源、精准发力,2019年4月,五〇团摘掉贫困团场帽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不落一人 脱贫摘帽有温度

  春日的阳光,照在南疆大地上,暖暖的。

  3月8日,记者走进五〇团职工阿依先木·玉素甫家。“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和连队‘两委’的帮助,我才脱了贫,搬进了新房, 这两年的日子越来越好了。”阿依先木·玉素甫说。

  “精准脱贫,不落一个人!”这是六师五家渠市实现全面小康的坚定目标。

  六师五家渠市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精准识别出“谁穷、谁不穷、谁真穷、谁最穷”,落实精准资助政策,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2018年,六师五家渠市选派11名工作人员赴五○团,帮助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确定了80户家庭为2017年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为改善这些贫困家庭的住房条件,让他们住上安全、宽敞、明亮的砖木平房,六师五家渠市党委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有家有业 凝心聚力奔小康

  3月7日一早,五〇团十三连党支部书记邓健,来到卡斯木·毛拉的馕店。离馕店还有数十米,诱人的馕香味就扑鼻而来。只见金黄酥脆的烤馕层层叠叠摞在一起,冒着热气,卡斯木·毛拉正忙着烤馕。

  看着卡斯木·毛拉一家忙碌的场景,邓健想起了几年前的情景。 58岁的卡斯木·毛拉曾经是连队的贫困户,放过羊、种过地,但是都挣不上钱,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

  有一次过节,邓健和连队“两委”到他家走访,卡斯木·毛拉拿出自己打的馕,招待客人。没想到,大家吃了后都赞不绝口。

  “可以开个馕店嘛!”不知是谁,随口提了一句,卡斯木·毛拉的眼睛亮了,可转念一想,开店哪有那么容易。

  邓健看出了卡斯木·毛拉的顾虑,连队党支部当即给他制定了帮扶计划,帮他筹措资金,找店面,不到一个月,他的馕店就开了起来。

  “我们每天打400个馕,按照每个馕2元计算,一天收入800元。”卡斯木·毛拉高兴地说。

  靠政策、靠努力,卡斯木·毛拉家的日子越过越好,真正脱了贫致了富。

  “纵有千难万难,也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六师五家渠市党委许下的庄严承诺。

  六师五家渠市不断加大职工群众技能培训力度,拓宽增收路子,增强他们的发展后劲。同时通过鼓励外出打工、自主创业,发展畜禽养殖、设施蔬菜等帮助贫困户增收。

  “我们用2年时间,摘掉了贫困团场的帽子。脱贫摘帽后,我们将坚持不摘政策,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巩固脱贫成果。”五〇团扶贫办工作人员张传英说。

  脚下有路 幸福生活有盼头

  3月9日,在五〇团绿糖心冬枣专业种植合作社冬枣加工厂里,阳光透过洁净的窗户照在阿提古·阿布杜艾麦提的笑脸上,她正在打扫卫生准备复工。

  曾经,阿提古·阿布杜艾麦提是个见了陌生人就躲着走的家庭主妇,如今,她从内到外都有了新变化:穿着时尚,妆容精致,说话落落大方,做事有条有理。有这么大变化的不仅是阿提古·阿布杜艾麦提,还有同在合作社打工的十几个女职工。

  这一切变化都是绿糖心冬枣专业种植合作社带来的。

  “来到合作社之前,我到处打零工,一年到头也挣不上几个钱。来到合作社以后,我年收入翻了好几番。”阿提古·阿布杜艾麦提对合作社赞不绝口。

  产业扶贫是引导贫困人口脱贫的长远之策。近年来,六师五家渠市将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走上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以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为依托,支持贫困户参与设施农业大棚作物的生产经营,扶持贫困户开办“农家乐”“牧家乐”,鼓励养殖专业合作社以资金入股的方式给贫困户分红。同时,创新社会扶贫机制,建立连企对接帮扶机制,对贫困户进行救助帮扶;建立了重点企业帮扶贫困团场的工作机制和脱贫长效机制,进一步激发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

  2015年,五〇团绿糖心冬枣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张友成按照五〇团“一团一品”的发展理念,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了冬枣产、销、加工于一体的冬枣专业种植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吸纳社员200余户,已成为该团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平台。 (兵团日报记者张琳琳)

[责任编辑:王东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