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分餐!是时候拾起这个千年“约饭”传统了

2020年03月26日 17:17   来源:天山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

“筷来箸往”的合餐易传播病毒、不利于健康

分餐才是最卫生健康的餐桌方式

提起分餐

人们可能会想到西餐

可实际上

中国才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分餐制的国家

早在先秦时期

古人就已经在使用分餐制

殷墟出土的大量陶鬲就是一个很好的物证

这种煮粥器皿每一个只能够一个人的食量

研究人员推断

这可能就是一人一鬲的早期分餐制

(先秦时期分餐制场景)

进入西周时期,分餐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制度

不过和西方分餐文化不同

中式分餐是当时礼仪的产物

周礼对王、侯、士大夫的

行走坐卧、衣着饮食

都有明确的等级规定

比如:天子“九鼎八簋”、

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士“三鼎二簋”、平民用陶鬲

这种列鼎制度

是当时身份地位尊卑的体现

不同级别的人

鼎的数量、食材

甚至连小食桌的摆设方向都大有讲究

周礼对民间不同年龄段的老人

也有明确的等级规定

如“六十者三豆,

七十者四豆,

八十者五豆,

九十者六豆,

以明养老也”

从商周到战国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贵族和平民饮食习惯都是席地而坐

凭俎案进食,人各一份

当时饮食礼制还规定

男女不同席,不杂坐

(汉代分餐制场景)

到了汉代,分餐制进一步发展

由于分餐制可以体现儒家所倡导的“礼”文化

汉墓出土的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

均可以看到

数人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分食场面

《史记·项羽本纪》中描写的“鸿门宴”场景

就有对当时分餐制的记录

话说在宴会上

项王、项伯坐向东

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

张良西向侍

5人一人一案

《后汉书·逸民传》中“举案齐眉”的故事

也对有分餐制的描述

当时,即使是夫妻二人吃饭

也是分案而食,一人一案

(唐代合餐制场景)

(唐代人们在矮食案前合餐场景)

分餐制延续到唐代以后

随着小食案(桌椅)的出现

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开始逐渐发生变化

由当时的游牧民族带来的

众人围坐、共享酒肉的合餐文化

开始悄然兴起

敦煌的唐代壁画中

就有人们合餐的场景

壁画中9位男女围坐在一个长方形食案前

桌上摆满大盆小盏

每人面前还摆放一配套餐具

不过,当时的人们依旧奉行

长幼尊卑、主客有别的观念

因此,筵席中依旧盛行分餐制

(《韩熙载夜宴图》)

南唐时期的一幅名画《韩熙载夜宴图》

就有描述官员家宴分餐制的场景

有意思的是,在食桌上匙和箸的摆放讲究

已和今天的餐具摆设无异

宋元时期,随着桌椅变高

加之统治阶级推崇合餐文化

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坐在椅子上围桌合食

逐步取代跪坐分餐制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

宋代因为合餐的流行

还产生了一种叫“白席人”的职业

就是专门负责下请书、

安排座次、劝酒劝菜的职业

不过,这时候分餐制也依旧存在

《水浒传》第82回就有对分餐制的描述

“宋江便命开筵,款待天使

尊张叔夜、刘光也上坐

宋江、卢俊义等众头领都在堂下列席”

(宋高宗画像)

南宋时期

出现了最早的公筷

根据明代的《西湖志余》记载

宋高宗还是公筷使用的倡导者

他有一个用膳习惯

就是餐桌前必置公筷一副

他要吃什么食物

都会用这副公筷夹到自己盘子里

问他为何这么做

答曰:“吾不欲以残食与宫人食也”

明清时期,尽管分餐制依旧存在于王室贵族

但在宫廷之外

合餐制已经广为盛行

从《红楼梦》中贾府吃饭的场景来看

合餐亦受贵族喜爱

贾府众人团聚、共同举箸的盛大场面

无论是形式还是气氛

都已和今天极为接近

(清代合餐盛行)

近代以来,随着人们卫生观念的提高

合餐影响健康

已引起人们关注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部分知识分子曾倡导

“废止筷碗共食、实行中菜西吃法”

1931年,《中国卫生杂志》上还曾发表

王祖德先生的《共食恶习》短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合餐不利健康更成人们共识

众多的医疗研究也证明

在各种疾病传播途径中

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比如幽门螺旋杆菌、手足口病等

在不分餐的情况下

都容易通过筷子上包裹的唾液

传播给他人

而伤寒、痢疾等多种疾病

也容易通过合餐传播

此次疫情

国内多个城市推行分餐

使用公筷、公勺

不少关注保健的人还建议

分餐作为一种卫生健康的好习惯

应该从每个家庭做起

家里每个人都应该有固定的餐具和水杯

只有从这些日常小事开始

才能保护我们自己

也保护他人

从而保护好大家的健康

文/记者 赵梅 图片/网络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