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构建的人民立场

2020年03月27日 11:27   来源:新疆日报

  自治区党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祝辉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与实践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贯穿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在制度安排与治理实践中,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与实践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宣言书。《决定》贯穿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在制度安排与治理实践中,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人民立场体现在制度设计与体系构建的价值导向中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坚持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区别。纵观历史,中国共产党历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对“为谁谋利益”的原则性问题有最明确的立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这一切都表明,毫不动摇地依靠人民、矢志不移地为了人民,永远都是推动国家善治和民族进步的最持久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解决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谁共享根本问题,强化鲜明的人民立场,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有力地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目标,即到我们党成立100周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蓝图,服从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郑重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初心使命、始终如一的为民情怀。

  二、人民立场体现在优势转化为效能的战略安排中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源泉动力在于依靠人民,其根本目的在于为了人民。无论时空环境如何变化,人民始终是我们检验事业发展成效的最终评判者。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构建中。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13个方面制度体系”,是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战略依托: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强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强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健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完善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机制,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持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提高特别行政区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完善领事保护工作机制,维护海外同胞安全和正当权益,保障重大项目和人员机构安全。13个方面制度体系,彰显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属性。

  三、人民立场体现在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的内在逻辑中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立国先立人,人心向背关乎国家兴衰、事业成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和执行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人民导向,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领导的战略设计,彰显了依靠人民群众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凝聚的是社会共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把握党和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

  洞悉的是民众诉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

  增强的是民众合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坚持人民立场,就是要在理论上坚持人民主体观,在实践中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历史和实践证明,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责任编辑: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