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特殊自然优势 发展独特沙漠经济

2020年03月30日 10:12   来源:新疆日报

  游客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体验庞巴迪全地形越野车(2019年8月2日摄)。目前,新疆已拥有36个国家沙漠公园(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我国国家沙漠公园最多的省份。 记者 汤永摄

  党正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浩瀚沙漠,苍茫戈壁,逶迤驼队,海市蜃楼,广阔而悠远,荒凉而壮美,神奇而迷人。茫茫沙漠,是新疆特有的地理单元和自然条件,它十分恶劣、非常艰苦,又极其珍贵、令人向往,具有奇特的天然优势和独特的发展潜力。因沙漠而有新疆得西域。古有张骞出西域“凿空之旅”,楼兰繁华,于阗乐奏,开辟了连通中亚的丝绸之路。今有沙海老兵战沙新传,各族儿女多奇志,谱写西域大漠新篇章,按照党中央战略部署,构建承东启西、贯通亚欧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发展与生态的关系,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当前化解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下,新疆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的路径就是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立全面系统的科学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面对劣势和困难,要善于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问题,反弹琵琶,逆向思维,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沙漠戈壁也是“遍地黄金”,唤醒沉睡的沙漠资源,做好独特性这篇大文章,大力发展沙漠经济,把沙漠戈壁等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培育打造新疆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新疆发展沙漠经济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新疆特殊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决定了新疆大力发展沙漠经济,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社会就业、促进农牧民增收、推动沙化荒漠化地区经济发展,同时能够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使沙漠增绿、资源增值、企业增效、政府增税,对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脱贫攻坚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沙漠经济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新疆是全国沙化土地面积最大的省区,沙漠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沙漠面积近60%。长期以来,戈壁沙漠就是荒凉的代名词,是自然条件恶劣的表现。《克拉玛依之歌》中“你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大家对戈壁沙漠的印象。实际上,戈壁沙漠并非毫无价值,它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森林、草原、湖泊等一样具有独特的价值效应。我们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全面审视和发现戈壁沙漠的价值,转变发展理念和经济发展方式,强化“生命共同体”的意识,树立戈壁沙漠也是金山银山的新资源观,用更广阔的视野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开发,打破常规,结合实际发展沙漠经济,“点沙成金”、变沙为宝,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沙漠经济是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

  土地沙化荒漠化是影响不少地方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防治沙化荒漠化是新疆生态治理的难点,也是荒漠化地区脱贫攻坚的重点。实践证明,土地沙化荒漠化问题既是生态问题,也是社会和民生问题。单纯的生态治理虽然可以减少沙化荒漠化土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但是如果我们不将防沙治沙与区域发展、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紧密联系起来,不解决沙化荒漠化地区的“穷根”问题,生态恢复和建设的可持续性就会受到挑战,“点上治理、面上破坏,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尴尬现象就会不断重复。只有把沙化荒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治沙”和“治穷”兼顾、生态与致富共赢的发展目标,从而保证脱贫攻坚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

  (三)发展沙漠经济是培育新疆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沙漠地区并不只是“漫漫黄沙”,还是蕴藏着丰富资源的“宝地”。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可以发展新能源产业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独一无二的沙生特色植物、特殊药材等资源,不但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具有药用价值,具有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利用沙漠地区特色动植物资源,能够带动农、林、牧业及加工、贮藏、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沙漠还是独特的旅游资源,与文化、体育、医疗、康养等相关产业结合,采取“旅游+”发展模式,能够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形成新的业态,有利于发展消费型产业。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独具特色的沙产业,培育沙产业带和沙产业群,可以实现沙漠资源多层次、多途径的开发利用,为沙化荒漠化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供有利条件。

  二、新疆发展沙漠经济的特殊优势及短板

  长期以来,新疆将防沙治沙和发展产业相结合,取得了一定成效,既改善了沙化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加快了区域经济发展。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目前新疆沙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规模尚小,投入不足、效益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相当突出,沙漠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

  (一)资源优势得天独厚,但开发利用意识不强

  一方面,广袤的沙漠面积为发展沙漠经济提供了条件。新疆是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分布最广的省区,14个地州均有分布。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三个省的面积之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约4.8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沙漠。沙漠既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又有独特的动植物资源,人文资源不胜枚举,而且沙漠地下水储量丰富,仅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下水储量就超过8万亿立方米。广阔的沙漠面积不但为沙漠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而且优良的沙区环境也使新疆发展沙漠经济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对发展沙漠经济认识不足。有的发展理念滞后,只单纯看到沙漠的“害处”,没有把沙漠看作是特殊资源;有的对用产业化思路开发利用沙漠地区资源、发展沙漠经济认识不足,对什么是沙漠经济、怎么发展沙漠产业知之甚少;有的认为发展沙产业不仅开发周期长、投资大,而且风险高,没有发展工业项目见效快,在沙漠地区发展沙产业是浪费资金,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对沙漠经济的前景和市场潜力缺乏深入研究和分析,从长远和战略高度全面认识沙漠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够;有的把发展沙产业与沙区生态环境建设对立起来,认为沙区环境脆弱,发展沙产业必然导致沙区环境恶化。这些片面认识和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沙漠经济的发展。

  (二)沙漠经济成效初显,但产业规模普遍不大

  目前,新疆沙生特色经济植物种植和加工成效初显,形成了以肉苁蓉、酿酒葡萄、沙棘、枸杞、玫瑰、甘草、黑加仑等为重点的沙漠特色产业,开发出了果品饮料、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一大批沙产品,并带动了种植、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塔里木盆地周边建成了以红枣、核桃、杏、香梨、石榴、苹果、巴旦木为主的优势林果主产基地,进一步加快了特色林果业发展。但沙产业尚属新兴产业,社会关注度还不够,从项目投资到实现经济效益时间较长,吸引民间投资的热潮还没有形成,目前产业规模普遍不大。各级政府也因其自身财力有限,支持发展的力度不够。相应的金融机构贷款额度偏小,难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三)产业布局基本形成,但经营方式分散导致竞争力不强

  目前沙产业主要集中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其中兵团第六师、第八师、第五师、第七师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发展程度较高,而率先发展的和田地区除策勒县相对较好外,其他县市沙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全区产业布局呈现北强南弱、差异性较大的特征,沙产业的经营方式普遍比较分散,导致产业竞争力不强。一方面,大部分地区的沙产业以农户或企业独立经营为主,没有形成种养加一体化经营模式,造成生产的产品找不到市场,而加工和流通企业又因为缺乏优质和充足的原料开工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产业规划,导致沙产业“羊群效应”明显,造成恶性竞争,损害了品牌的商誉。比如红枣,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销售渠道单一,导致“皇帝的女儿也愁嫁”的局面。目前整个沙产业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没有形成生态经济发展的合力。

  (四)沙漠旅游快速发展,但品牌效应不明显

  新疆沙漠神奇、壮美,沙丘形态各异,沙粒细滑,是独特的旅游资源。近年来,自治区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沙漠旅游等特色旅游也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局面。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驼铃梦坡”“西部民族风情园”和楼兰、尼雅、高昌、罗布泊、魔鬼城等沙漠旅游景点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旅游人次逐年增长,沙漠旅游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市场定位不明确,目前沙漠旅游品牌效应还不明显。沙漠旅游景区多远离城市和交通干线,景区开发成本高;沙漠地区道路建设、保护难度大,景区(景点)之间距离远,造成旅游线路较长,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弱;对沙漠生态旅游的内涵、特点把握不准,市场定位不明确;旅游产品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高品位、高档次的主题产品;与其他类型景区的组合较差,造成线路内容类型单一,吸引力不够强。

  (五)生态经济效益比较明显,但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沙化荒漠化地区发展种植业模式的沙产业,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因区域性缺水导致的局部生态恶化问题。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增加,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会日渐提高,区域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改善。比如和田地区大力发展沙产业,打造特色植物种植基地,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生态经济效益。据统计,目前野生药材资源600余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维吾尔药材集散地。目前最突出问题是对沙产业研究不深,技术力量薄弱,精深产品加工能力不足,加工水平低,新产品开发少,产学研脱节,仅限于生产一些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严重制约了沙产业深度发展。

  三、发展沙漠经济的创新思考及建议

  (一)创新发展沙漠旅游

  海洋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沙漠旅游、探险旅游是21世纪五大时尚旅游产品,新疆拥有其中的四大旅游产品,在全国旅游发展格局中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和重要地位。新疆不但具有沙漠面积大的优势,同时沙漠景观、沙漠资源很有典型性,可以说集沙漠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探险旅游特点和内容于一体。比如,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天然荒漠动物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沙丘形态各异,变幻莫测,充满神秘感。与其他省区相比,新疆也是东西文化的交融之地,许多闻名的古城遗址、寺庙、岩画、石窟、墓葬等文化古迹被淹没于沙漠之中。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吸引着中外游客和无数的探险家追逐向往。我们应以此为依托,打造新疆享誉国内外的大漠风光观光、沙漠探险、遗址考古等特色旅游项目为主体的沙漠旅游圈。

  (二)创新发展沙漠体育运动

  新疆具有开展沙漠体育运动的传统,早期的沙漠体育运动以沙漠徒步为主,最早的沙漠徒步记载可以追溯到汉朝丝绸之路商队经商,现代沙漠探险始于十八世纪80年代末期。可以深入挖掘沙漠的健身功能,探索开发沙漠越野、徒步、汽车摩托车拉力赛、沙漠排球、沙漠足球等运动,突出沙漠运动的特点和吸引力,打造以品牌赛事为中心的沙漠体育运动产业。

  (三)创新发展沙漠康养产业

  沙漠地区日照时间长,光热气候条件独特,沙质干净、无混杂物,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对骨关节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有独特的治疗效果,而且具有时间短、无副作用、方法简单、费用低等优势。目前产品开发不够,类型单一,除吐鲁番沙漠康养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外,其他地区发展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求体验。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着力打造沙漠康养产业。

  (四)创新发展绿洲生态农业

  新疆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发展生态农业意义重大、势在必行。要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通过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发展设施农业等,把握好生产和生态的平衡,促进农业向绿色发展转型,既发挥资源优势,又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绿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五)创新发展沙漠有机食品

  阳光足、温度高、温差大、土壤通透性好、无污染,是沙化荒漠化地区的优势,造就了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沙化荒漠化地区生产的瓜果品质佳、口感好、含糖量大、经济附加值高,价格是同类产品的数倍。沙漠远离人口密集区,是一方无污染的净土,极少发生病虫害,发展沙漠林果业几乎不用农药,适合生产高附加值的有机食品。可以利用现有绿洲农业种植技术,借鉴其他省区及国外发展沙漠产业的经验,大力发展沙漠蔬菜和瓜果种植产业等有机食品。

  (六)创新发展沙漠新能源

  新疆无论是年平均日照或年均辐射量都高于除西藏以外的其他省区,发展光电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别是准噶尔盆地、哈密地区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发展大规模太阳能电厂最理想地区,是未来新疆最有成长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要充分用好这一资源,提升新疆光电产业水平。

  (七)创新发展沙漠绿色建材

  目前新疆利用沙子部分代替石灰石生产优质水泥已经获得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沙漠沙子除了作为原料用于水泥生产外,还可以生产高强度的硅砂砖、多孔固沙砖、微晶板材,发展建材行业。和田地区由于土质的原因,特别是沙漠边缘的皮山地区,建材用砖需要从外地调运。即使已建的一些砖厂,多数都在耕地周围,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被取缔或关闭。因此,在沙漠地区可以因地制宜,以沙砾资源为原料,变“沙”为宝,打造南疆沙漠建材产业带。

  (八)创新发展沙漠文化艺术

  沙漠天然具有神秘、荒凉、寂静、苍茫的意象,是镌刻在大地上的艺术。历史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留下数以百计的古城、寺庙、烽燧遗址遗迹以及岩画石刻等历史人文景观,是消失在沙漠中的艺术。如何用艺术的形式向国内外展示新疆独有的地域特色,传播绿色环保、人沙和谐共生理念,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沙漠文化资源优势,以沙漠人文为依托,以景观性、互动性为主导,以生态元素和艺术风格相结合,开展沙漠摄影,拍摄以沙漠为主要题材的影视文艺作品,打造沙漠艺术主题公园,创作沙雕、沙画等沙漠艺术品,让茫茫荒漠变成艺术之洲、文旅之洲,让沙漠不再荒芜,让沙漠凝聚精神、展示文化。

  (九)创新发展沙漠现代科技

  沙漠经济属知识密集型的新经济形态,需要重塑发展动力,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的商业模式等新动力来加快经济发展。当前,科学技术对沙漠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基础研究多,成果转化慢,利用与开发等方面的技术缺口较大。应继续强化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把握关键动向,为沙漠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培育产业集群,做强沙漠产业;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走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发展道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通过多边、双边等多种方式,联合攻关,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共赢,实现治理、改造、利用沙漠的人类梦想。

  (执笔人:自治区党委政研室都红岩、王永平、黄松涛、赵霞)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