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2日 10:44 来源:新华网
这是3月22日拍摄的阿克陶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扶贫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丁磊摄
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1日电(记者曹志恒 马锴)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山上放羊和下山种瓜这两种营生似乎没有太大差别,然而,对于世代生活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的柯尔克孜族牧民而言,这一转变,不仅帮助边境少数民族群众跨越了高原,还创造了新的历史。
两年前,斯提瓦力迪·司马义和苏来曼·司马义兄弟俩还是高原上的贫困牧民。在中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易地搬迁政策扶持下,两家人先后搬迁下山。
“弟弟2017年先搬下来,住进了安置小区,还分得一个扶贫温室大棚。”哥哥斯提瓦力迪说,“让我惊讶的是弟弟学会了种甜瓜和蔬菜,当年收入就有2万多元,第二年就顺利脱贫了。”
2019年春天,哥哥也下定决心搬迁。“谁不想过现代文明的美好生活?”斯提瓦力迪说,高原环境恶劣,医疗卫生条件差,前些年爸爸就因为突发心脏病,无法及时救治去世,“要是现在,完全有可能抢救回来。”
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城郊的昆仑佳苑和丝路佳苑两个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安置了从帕米尔高原山区搬迁下来的1万多贫困人口。安置房通了水、电、暖,小区内还建有医院、幼儿园、活动中心等。“很多牧民做梦也没想到会过上这样的新生活。”
安置区的旁边,是一片现代化的设施农业基地。随搬迁牧民一起下山的阿克陶县恰尔隆乡干部玉素甫·托乎提别克说:“684户搬迁贫困户,每户都分到一个蔬菜大棚和免费种子、化肥,另外还有技术人员上门指导。”
易地搬迁之前,哥哥就曾在山上种过田,但山上种地和山下完全不同。山高谷深,只能在山坡上、河谷边找一小块地,种点玉米、豆子之类的作物,蔬菜、水果是想都别想。“有时候山里的雨下得急,山洪或者河水涨起来,一下就啥都没了。”
以前日子过得苦,很难吃到新鲜蔬菜和瓜果。“每次下山卖羊,在巴扎上吃碗拉面,菜里面有辣椒、西红柿、白菜等,就觉得很好了。”
哥哥勤快能干,种大棚甜瓜也十分上心,他努力地向弟弟和园区的农业科技人员学习种植技术。开春后,他家的大棚种下的甜瓜苗长到一人多高,有些已经挂果了。
眼下正是给甜瓜藤掐尖的阶段,好让养分全部集中在已经结成两个拳头大小的瓜蛋子上。斯提瓦力迪一刻也不想离开,累了就在简易床上躺一会儿。“大棚里的温度、湿度一变化,就要做相应的调整,要不然就会影响瓜的产量和品质。”他说,每一个甜瓜就像一只小羊羔,只有精心培育,才能茁壮成长。
因为种瓜技术好,弟弟苏来曼成了远近闻名的“甜瓜王”,乡亲们纷纷请他当技术指导。苏来曼告诉记者,兄弟俩种植的甜瓜是早熟品种,4月底就能上市。因为这个时间段,南疆的大田瓜还没有熟,所以大棚甜瓜很抢手,最好的每公斤可以卖到15元。
今年苏来曼和妻子又租了两个大棚种甜瓜和豇豆,他还在安置小区兼职保安,争取有更多的经济收入。苏来曼风趣地说:“以前在山上放羊,我和妻子经常因家庭琐事争吵不休,现在都忙着挣钱,没有时间吵架了。”
柯尔克孜人世代生活的帕米尔高原,依然是兄弟二人魂牵梦绕的故乡。大棚的活忙完了,苏来曼还要抽空上趟山,山上的草场和牛羊还是他家的财产,“以前有50只羊,搬迁的时候卖了一半,还有25只留在山上的合作社入股了,年年都有分红。”
看着今年的甜瓜长势好,品质也不会差,肯定又能卖个好价钱!哥哥盘算着:今年把技术学好,明年也租种两个大棚,就算是政府提供的免费肥料和其他补助不再有,自己也有信心,“政府给的帮助够多了,我自己有力气,靠劳动能赚钱。”他撸起袖子,展示着自己粗壮的胳膊。
小女儿图尔迪古丽坚决支持爸爸的想法。已经是新疆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的她,见证了家乡短短几年的巨变:“对于世代游牧的柯尔克孜族,易地搬迁扶贫不仅是从上山放羊到下山种瓜的转变,它将帮助中国边境少数民族跨越高原,创造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