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让老百姓顺心满意的社区探索与实践

2020年04月09日 09:59   来源:新疆日报

  自治区党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李玉兰

  及时总结社区为居民服务的好做法好经验,将战“疫”经验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优势,对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指出,“解决问题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老百姓都能够顺心满意,我们这个国家才能越来越好。”笔者近日就基层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调研时发现,社区能够把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优势,确保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关键在于通过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获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因此,及时总结社区为居民服务的好做法好经验,将战“疫”经验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优势,对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人民服务主体多元化

  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发现主动参与社区工作的居民群众更加多元化。除社区工作人员外,辖区内不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党员,也不论职务高低、年纪大小,都在严格服从社区管理的同时,积极建言献策、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物业工作者包括门卫、保洁员以及楼栋长等均统一纳入社区调配。部分社区甚至把左邻右舍发展成互助员、监督员,实现邻里的守望相助。为人民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极大地充实了社区的力量。同时各类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等从业人员从过去旁观社区工作,到积极投入、全力支持社区工作,也为社区提供了丰厚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为人民服务形式立体化

  在小区实行封闭管理时,居民群众的一切需求,只能借助社区服务才能实现。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和纷繁复杂的个性化需求,要求社区必须转变服务模式,调动一切资源、运用一切手段,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立体化服务。

  一是现实与虚拟同频共振。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在网上,那我们的工作就要在网上开展。以宣传动员群众为例,社区在充分利用流动宣传车、大喇叭、小广播以及拉横幅、发宣传单等传统手段的基础上,以接地气的“乡音”“土味”录播宣传音视频,直击居民内心,达到了宣传工作强调的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群众、凝聚群众的目的。在服务日常生活上,居民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或打电话向社区表达生活诉求,社区对信息进行采集登记和分类整理后派发任务清单,相关工作人员接单后落实,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运用到一级行政部门为居民服务中来,实现了现实生活与虚拟平台同频共振。

  二是物质服务与精神服务同向发力。疫情初期,一部分居民感到恐慌,再加上习惯了自由,长时间不出门一些人产生心理不适。这就要求社区不仅要满足居民的物质生活需求,更要安抚居民焦躁不安的情绪。鉴于此,各社区在保障居民生活物资充沛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手段宣传普及防疫知识、及时发布各类信息,消除居民恐慌。同时,动员居民自制美食、娱乐等小视频缓解精神压力、丰富精神生活。物质服务与精神服务相辅相成、同向发力,确保了居民从居家隔离到有序复工复产的安全平稳过渡。

  三是责任与奉献相互耦合。抗疫是新时代“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许多社区工作人员舍家别子连续几十天战斗在一线、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体现了他们内心坚守的责任担当。而在危难之际涌现出的一大批志愿者,则体现着社会的文明进步。针对社区力所不及,各辖区居民根据自身职业特点和个人优势,纷纷组建接送服务志愿队、心理咨询志愿队、物资采购志愿队等,他们不计私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和带动了成片的居民,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局面。

  为人民服务内涵丰富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防控中多次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为人民服务在社区也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在服务的内容上。受管控措施的约束,确保每个家庭或个体正常生活运转,需要社区支撑起所有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从购买粮、油、蔬菜、水电等基本生活用品,到代为取款、取快递、收垃圾;从为居民排队买药到送居民去火车站、飞机场;等等,社区工作者通过耐心细致的服务赢得了民心。

  在服务的质量上。面对为居民服务事项的纷繁复杂,在日常采买中,社区首先协调诚实守信的商家网点,在保证质量和价格的基础上,作为便民服务采购点。对居民个性化的需求,如接送车站、慢病治疗和疏通下水道等,第一时间出面协调,帮助解决,这些举措维护了居民的切身利益,也保证了服务的质量。

  面对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一直在不断地拓展,理解和把握其丰富内涵,党和政府就能更好地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