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民情 惠民生 聚民心】让乡亲们过上花儿一样的生活

——十师北屯市驻锡别特村“访惠聚”工作队记事

2020年05月07日 12:01   来源:兵团日报

工作队组织医疗专家为村民义诊(资料图片)。兵团日报记者 陈洋 摄

  5月初,笔者一行从十师北屯市沿着216国道,向十师一八三团方向驾车行驶45公里后,向西拐进一片洼地,只见巍巍阿尔泰山脉横亘西北方,蜿蜒的额尔齐斯河静静在山脚下流淌,房屋掩映在一片野生林中。这里,就是阿勒泰市周边最远的一个行政村——锡别特村。

  锡别特村距阿勒泰市100多公里,有700多名村民,哈萨克族村民占99%,村民们还过着传统的游牧生活。

  3年前,十师北屯市党委分批次派出工作队入驻锡别特村,帮助脱贫致富,促进民族团结,让村民的游牧生活逐渐向定居生活转变。

  抓基础工作促民族团结

  2017年2月1日,十师北屯市“访惠聚”工作队正式入驻锡别特村,队员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交流障碍。

  通过摸底调查,工作队发现63岁的村民阿依恰曼上过学,能说一口流利的国家通用语言。工作队聘她为翻译,很快畅通了与村民们的交流。当务之急,是办好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班。工作队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召集全村15岁至45岁的村民,集中学习国家通用语言。3年来,村民们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大大提升,由原来的不会说到现在基本能交流。

  同时,工作队队员也向村民主动学习哈萨克语。2020年4月17日,笔者一行在锡别特村采访时,遇到与村民交流困难时,陪同采访的工作队队员便用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给我们当翻译。

  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来,村民们不仅学会了说国家通用语言,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每周一参加升国旗活动的村民人数由原来的20多人增长到现在的200多人,村民们的爱国意识大大增强。

  由于单一的饮食习惯和不良的卫生习惯,村里的小孩多患营养不良症和寄生虫病,老人普遍患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

  队员们便想方设法改变村民们的饮食习惯,经常做上几道菜,请不同的村民来品尝,引导村民学会吃菜和种菜,改变生活习惯,均衡营养。队员们还买来洗涤用品、牙膏牙刷,教村民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村民赛肯还记得2017年夏季,工作队派驻单位十师北屯市总工会请来北京大学医疗专家到锡别特村义诊。他在这次义诊中发现自己患有低血压和心脏病。当时医疗专家3个小时没顾上喝一口水,共为90余名村民问诊并发放药品。针对村民普遍患有膝关节炎、高血压、寄生虫病和贫血等情况,提出合理化医疗及饮食建议和意见。像这样的义诊,赛肯记得工作队组织了很多次。

  2017年年底,十师北屯市总工会又捐赠128份驱虫药,让全村儿童免费服药。“这次驱虫保健活动惠及全校孩子。随着民族团结工作的不断开展,孩子们懂得了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该村教学点校长热斯丽动情地说。

  办好事实事凝聚民心

  工作队入驻后,从村民最急需、最紧迫的问题着手,统筹使用好惠民项目经费,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让锡别特村的居住环境和村民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年累计为村民办好事实事395件,受到村民广泛称赞。

  2018年夏天,工作队解决了困扰村民40多年的“吃水难”问题。过去,村民们喝的是河坝水。工作队利用阿勒泰市供水改造项目,协调兵团和地方多个部门和单位,让额尔齐斯河以南的村民全部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66岁的阿依恰曼对笔者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工作队队员的付出。”

  要想富先修路。工作队和村“两委”协商,通过“四议两公开”的方式用村集体资金修建村级道路,在各片区修建了4条7.1公里长的砂石路面,使全村4个居民小组砂石路全面贯通,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同时协调资金14万余元,加固维修横跨额尔齐斯河上的吊桥,保障村民出行安全。

  在走访入户中工作队了解到,村民到北屯市乘车难且费用较高,一人一个来回要40元。为解决这一难题,工作队多次与阿勒泰市有关部门对接,最终得到大力支持,于2018年8月17日开通了公交扶贫“一元通”班车,让村民切实得到实惠。

  3年多的日日夜夜,工作队用热血和汗水,换来了硕果累累:村里两层的办公楼拔地而起,新建了幼儿园、卫生室、公共浴室和厕所;修建两条林床,绿化面积10.5亩,栽植景观树、果树2000余株;修建一个400平方米的停车场。

  帮助村民解决子女上学难题,3年来为22名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每人发放1000元奖学金,协调21名村民子女到北屯中学等地上学;在村里设立电费、水费和养老医疗保险金代收代缴点,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完成生活缴费;在重大节假日期间慰问困难群众和“四老”人员;协调社会各界为村残疾人捐赠10台全自动洗衣机,为村民捐赠各类衣物5000余件,为孩子们捐赠价值10万余元玩具300余个,图书500余册、学习用品40余套……

  在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中,幸福的笑容逐渐洋溢在村民脸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锡别特村湛蓝的天空上,显得格外鲜红亮丽。

  精准施策巩固脱贫成果

  “感谢工作队和村‘两委’,把村里负责浴室的公益性岗位给了我,让我每月有了1500元的收入。”40多岁的热依汗体弱多病,是全村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如今,她的丈夫养了5头奶牛,加上夏天在附近团场务工的收入,一家年收入达到三四万元,2个孩子上小学,学费不仅全免还可以领取助学金。

  “工作队2019年为我家送来100棵海棠果树苗、60只鸡苗,一些辣椒、茄子、西红柿等菜苗,教我发展庭院经济。”回族村民韩哈如乃在他的海棠果园里对笔者说。

  如今,全村15户低保户、11户2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当前,工作队把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作为重要任务,做到帮扶精准,实现“四个不摘”。做到医疗救助全覆盖,采取财政保底、帮扶单位干部帮助、村民个人自筹等方式,在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让贫困户百分百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做到安全住房全覆盖,通过逐年有效实施安居富民工程,让村民定有所居;做到教育保障全覆盖,适龄儿童全部就学,实现免费教育。

  3年来,由于工作成效突出,工作队每年都被自治区考核评为“优秀”,5名工作队员先后被评为“优秀”。

  3年来,工作队干部换了一批批,但是帮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目标没有变,他们用关心、真心、诚心换来了民心。(王菊芳 郑瑶 袁鹏程)

[责任编辑:王东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