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解读石城子遗址:典型汉代中原风格 房屋贴“壁砖”用餐有“火锅”

2020年05月17日 10:59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记者赵梅报道)5月5日,石城子遗址入选“2019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遗址项目对外公布的考古发掘成果显示,石城子遗址就是耿恭当年驻守的疏勒城,围绕这座遗址,记者采访了石城子遗址项目的考古发掘团队。

  遗址身份存疑数十年

  5月15日,新疆奇台县江布拉克景区,碧草连绵,景色宜人。石城子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田小红又来到坐落在景区丘陵地带的石城子遗址区。田小红觉得她对这片已经发掘了6年的遗址区仍不够了解,“遗址区共有11万平方米,我们现在仅发掘了3200平方米,后续工作还很多。”她说。

  上世纪70年代以前,石城子遗址仅是麻沟梁附近一处破城子,人们在城墙附近或者耕地里,经常能捡到带着花纹的瓦片、陶片,但具体是哪个年代的,什么人留下的,谁也说不清。

  1972年,奇台县进行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发现这处故城遗址,文物工作者根据故城所处险峻位置,和地表采集的大量具有汉代风格的文物,并结合史料文献的记载,最终推测,这座古城遗址可能是汉代抗击匈奴的名将耿恭驻守的疏勒城旧址,是汉代政府设置在西域的军事要塞。

  推测结果一经公布,曾引起多方关注,但由于缺乏考古方面的直接证据,石城子遗址的真实身份在学术界并无定论。

  2013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实施两汉西域都护府遗址考古调查,再次关注到这处遗址,“前任所长于志勇认为,这处遗址可能在中原王朝对西域管理研究上有重要价值。”田小红说,2014年,该所向国家文物局申请石城子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

  房屋盖青瓦、贴“壁砖”、铺方砖

  该遗址发掘项目启动后,考古队先对遗址本体和周边遗存进行了考古调查,同时运用传统和遥感、探地雷达、电法、磁法等科技手段进行考古勘探,对可能存在遗迹的区域进行了全方位扫描。

  “结合现场的考古调查,当时,我们就已基本明确了外城、内城、角楼、城门和护城壕的大概位置。”田小红说,“但由于内城的地表建筑遗迹已严重损毁,疏勒城当年的城市布局究竟如何?房屋的建筑风格又是怎样的,还需再挖掘研究。”

  “我们在城外10米处发掘出一条很宽的护城壕,城西中部发掘出一座墙体牢固的城门,城门内清理出一段长约20米的路面,此外,还发现10余条车辙,推测城门内可能还有环城路。”田小红说,从这里翻越天山后,可以到达当年关宠驻守的柳中城(今天吐鲁番鲁克沁乡),与那里的驻军相互接应,“因此,这里应该是耿恭当年选择抵御匈奴的理想之处。”

  内城的发掘工作,让考古队员几乎每天都收获惊喜和意外。“内城的房屋遗迹出土了大量板瓦、筒瓦和瓦当,瓦当上的精美纹饰有典型的汉代中原风格,我们就想这些建筑材料是从中原运来的吗?”田小红说。直到2015年,他们在城西又发现了3座陶窑和十几座墓葬,“陶窑出土砖、瓦、瓦当、陶碗、陶罐等器物,和城内出土生活类器物类型相同,说明这些建筑材料和生活器具,并非从中原运输而来,而是仿照中原技术和装饰母题在本地生产制造的。”她说。

  截至2019年,考古工作者一共清理出了37间房子,基本摸清了内城的布局,“内城房屋均依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彼此间有巷道连通。房屋的墙体多为土坯垒砌或夯筑,房顶为坡状,上面覆青瓦,椽头装饰有云纹瓦当。”田小红说,其中,从内城西北部房址出土的遗物来看,这些房屋的装修还很讲究,“墙面贴有碎瓦,有点类似今天的壁砖,地面还铺大方砖,房屋统一绘红色墙角线、地角线。”

  考古工作者还在内城中部发现了官署区,“遗憾的是,官署区破坏比较严重,已经难以辨别其建筑形制。”田小红说。

  炊具有蒸锅、还有“火锅”

  遗址出土的大量建筑材料、生活类器物和兵器遗物,还勾勒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

  5月13日,记者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文物存放室见到了陶盆、陶甑、陶豆、陶罐、陶臼等,其中,陶盆看上去与现在洗刷使用的盆相似,陶豆则像装水果、食物等的器皿,而陶臼像现在捣碎食物及药材的捣具。

  有一件形制非常特殊的陶器,在新疆考古发掘中极其少见,“它的结构很像现在的火锅,或云南的汽锅,出土时,里面还粘有很多烧糊的食物残渣。”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吴勇说,这件陶器应该是蒸器或煮器,它是中原饮食中使用的器物,西域极少见,因此推测使用这件器物人可能来自中原。

  另有一件看上去比较奇特的陶器,这件陶器圆形平底,直径约三四十厘米,底部还有5个圆孔,“很像现在的蒸笼,把它放置在盛有水的陶器上就可以蒸食物。”吴勇说,从上述这些具有汉代特征的生活器物来看,疏勒城当年的主要居住者应该是来自中原的驻军。

  城址中还出土了铜镞、铠甲片和弩机部件等,一件经过清洗的铜镞,看上去锃亮锋利,这些兵器进一步印证了这座故城的军事要塞属性。

  遗址展开的多项科技考古还再现了当时人的生存环境和生产场景,“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人们主要种植小麦和黍,养殖马、牛、羊、狗,此外,还发现鹿角等,说明当时人除了发展农业和畜牧业,还有少量狩猎活动。”田小红说。

  石城子遗址是汉中央政府管辖西域的实证

  从2014年至2019年,该所历经6年的系统考古勘探和发掘,最终基本确定,石城子遗址就是《后汉书·耿恭传》中所记载的疏勒城。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74年,东汉在西域复设西域都护,戊校尉耿恭屯金满城。公元75年,金满城遭遇匈奴大军进攻,耿恭率部退守至疏勒城。

  “结合历史文献,并根据遗址所处的地理环境、碳十四测定的年代、出土的遗物特征分析,石城子遗址就是耿恭当年驻守‘疏勒城’。”吴勇说,遗址遗迹丰富,保存也比较完好,对研究汉代军政建制体系以及边城规划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遗址不仅是新疆发现的唯一一处年代准确可靠、形制基本完整、保存状况完好、文化特征鲜明的汉代古遗址,还是汉代中央政府有效管理西域的实证。”田小红说。

  石城子遗址考古发现与高昌故城附近“高昌壁”所属遗物,及甘肃敦煌市悬泉置遗址、马圈湾遗址所出有关戊己校尉汉简资料结合,共同实证了两汉时期,汉代中央政府有效管辖西域军政事务的历史。(图片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板瓦

箭镞

瓦当

陶火锅

陶甑

陶臼

陶盆

陶豆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