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蕴牧民牛羊角上雕出幸福生活

2020年06月04日 16:19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记者秦金俐 通讯员刘大田 努尔拉西·斯拉什摄影报道)这段时间巴合提·赛力汗格外忙碌,每天除了在工作间和徒弟们加工角雕工艺品,就是在乡里的传统民俗文化旅游扶贫产业销售摊位上接待购买、观赏作品的游客。

  在富蕴县吐尔洪乡拜依格托别村,51岁的牧民巴合提是家喻户晓的“角雕技艺的传人”。走进他家,就走进了一个角雕世界,随处可见用牛、羊角为材料制作的工艺品,马儿奔腾,雄鹰高飞,玉龙飞舞……个个栩栩如生,蕴含生机和力量。

  角雕技艺是指以牛、羊、人工养殖马鹿等动物的角、蹄为原材料雕刻成工艺品的传统手工艺。角雕的工艺技法借鉴了玉雕的制作手法,与牙雕、玉雕等艺术品相比,角雕的工艺是最复杂的。制作一幅角雕需要压平、刮皮、分解、修形、安装、粘贴、保护层刷漆等三十多道工序。

  巴合提的角雕技艺来自他的父亲,虽然父亲是一位普通牧民,但在巴合提的童年记忆里,父亲就是一个会用牛羊角变魔法的“魔术师”。“父亲放牧回来,只要有空都会坐在凳子上,拿着小刀、钉子削呀,刻呀。”巴合提说,眼看着在叮叮咚咚的敲击中,几根从草原上捡回来的普通牛角、羊角变成了他的玩具——可爱的老鹰、小羊、狼等,他别提多惊喜了,家里的一些生活用品也是父亲用动物角做出来的,比如妈妈的梳子、小勺、酒杯等。

  在父亲的熏陶下,巴合提7岁开始拿起小刀、钉子等工具,跟着父亲一起做角雕。巴合提的双手布满伤痕,都是他多年制作角雕时留下的,“角雕的世界特别美,一进去我就迷住了,一做就是几十年。”

  在巴合提眼中,富蕴县的牛、羊角质地坚硬而细密,透明晶莹,而且有着丰富的色彩,颜色上除了纯黑、纯黄,还有各色相间,非常适合做角雕。他喜欢做动物,他说,制作角雕一般依角的自然形状构型,作品完成后感觉自然圆润,各部分浑然一体就算基本成功了。

  “就拿这个老鹰的角雕来说,用到了13根牛角、绵羊角、山羊角,花了20多天。”巴合提介绍说,鹰的翅膀仅羽毛就用了20片角片,这些角片都是他一点点削、钻、粘出来的。

  巴合提做角雕,角雕作品的构思全在脑子里完成,他从不画图纸,有时甚至边想边做。首先将角或角片反复打磨,使之温润、雅致,然后仔细雕刻,拼接、彩绘。每一步都得胸有成竹才下手,否则错一步很可能就前功尽弃。“都是生活里的东西,做了半辈子,一个东西要做成什么样,脑子里都有。”和父亲一样,巴合提一直把角雕作为个人爱好和送给朋友的礼物。

  直到2018年,这个爱好借着旅游的东风,为他铺开了一条增收之路。那年9月,富蕴县自然资源局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哈德别克·托赛格太以及吐尔洪乡传统民俗文化旅游扶贫产业协会负责人,在看了巴合提的作品后非常感兴趣,“我们觉得完全可以当做本地特色旅游工艺品出售。”哈德别克说,他们发现,巴合提制作的角雕颇具艺术气质,是不错的家庭摆件,而且极具民族特色,是很好的旅游纪念品,大家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在大家的帮助下,巴合提加入了吐尔洪乡传统民俗文化旅游扶贫产业协会,经常带着作品参加各类展示。为了鼓励他创作,乡里还给了他一间专门的工作室。他的作品在市场上从数十元到数百元价格不等,受到外地游客喜爱,给他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今年,巴合提还分到了乡里的旅游产品销售摊位,有了固定经营点,收入也更加稳定。

  “这几天,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我差不多每天有500多元的收入,没想到这个半辈子的爱好会成为致富法宝!”随着角雕作品越做越多,巴合提时常向乡亲们收购牛羊角。

  “以前宰牛羊后,牛羊角都当成废料扔了,现在可是宝贝呢。”村民叶合拉提·吾加提说,现在他有了动物角就卖给巴合提,家里又多了一笔额外收入。

  目前,村里6个年轻人跟巴合提学习角雕技术。他说,要将这项古老技艺传给更多年轻人,除了尽到传承的责任外,还希望借着旅游热,给乡亲们带来更多经济收益。

  近年来,新疆各地积极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充分发挥传统工艺独特优势,大力推进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充分发挥文化扶贫“扶智”“扶志”作用,大力培养“非遗+扶贫”带头人,提高脱贫攻坚的可持续性。一批传承人通过参与培训、设立传统工艺工作室等,增强了脱贫致富能力,并成为当地“非遗+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骨、角雕技艺传承人就是其中之一。

  对山·努尔夏尔甫是昌吉市阿什里乡阿什里村的自治区级骨雕非遗传承人,经营骨雕艺术品多年,如今他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传统骨、角雕工艺品,还参加各级非遗博览会,不仅多次获奖,还为他带来每年近4万元的纯收入。他还通过带学徒等方式,帮助乡亲们吃上旅游饭;和静县的“新疆工艺美术大师”根登加甫利用动物骨角创作出具有蒙古族特色的骨角装饰画,20多年从事骨角雕的他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还办起骨角雕加工厂,吸纳和教授当地农牧民从事旅游纪念品制作、销售。

  据了解,目前在昌吉、伊犁、塔城、阿勒泰、巴州等地农牧区均有动物骨、角雕的民间艺人,他们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不仅自己致富,还带着乡亲们走上了一条特色产业增收路。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