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美好】庭院美了,村庄绿了,心情舒畅了 村民赞“好政策体现在身边点滴变化”

2020年06月16日 15:47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殷殷嘱托

  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习近平

5月9日,在乌鲁木齐县方家庄村南和路,车辆在景色宜人的大道上行驶。(资料图片)

  温暖回响

  政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聚焦群众关注的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厕所革命等身边事,努力推动乡村人居环境好起来、村民生活美起来。

  改庭院,村子变了样

  6月14日是米东区三道坝新庄子村村民“义务清扫日”。米东区园林管理局驻村工作队为村民协调了8000盆宿根花卉,百余位村民一大早就开始打扫卫生、栽种花卉。

  65岁村民季祝红是村民志愿队一员,他带着村民志愿者打扫村里小花园。

  小花园位于村委会办公楼门口,村民们在健身器材上晨练,小孩们在嬉戏玩耍。季祝红说,这两年,坑洼道路修好了,路灯装上了,公厕建起来了,道路两侧新栽了树木,每年还定期修剪,工作队每周都组织大家开展大扫除活动。

  “有小游园,有公厕,有树有花,党的政策好,村民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季祝红说,“村民得了益处,大家都自觉爱护环境。”

  在达坂城区西沟乡水磨村,除了整齐的太阳能路灯、现代化垃圾回收站,吸引人目光的还有不少村民家门上的“美丽庭院”牌子。

  一方庭院系一份乡愁。达坂城区通过创建“美丽庭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自己动手,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谁家庭院收拾得整洁,就会得到表扬,全村人都会向他们学习。”在村民马吉元家,各色花卉把这个农家小院里外装点得五彩斑斓,生机勃勃。他说,自从村里号召每家每户争创“最美庭院”以来,村容美了,心情也舒畅了。

  换厕所,告别脏乱差

  上完厕所,用手轻轻一按,或是用脚轻轻一踩,水流瞬间将厕所冲洗得干干净净。如今,这是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平西梁村村民的日常如厕方式。

  “公厕很小,但大家都说,政府的政策很贴心。”村民赵连生说。

  同样,在板房沟镇东湾村村民马德家,“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墙、围四边”的传统旱厕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处干净、美观、无味的新建环保厕所。

  作为乌鲁木齐县改厕试点,去年东湾村改建新型环保厕所。该类型厕所可利用自身配置的包装袋,封存粪水,实现臭味不外泄,同时可用于农田灌溉。

  “改厕之前,夏天臭烘烘、冬天冷飕飕。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用上了真正的环保厕所,彻底告别脏乱差!”马德说。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在高新区(新市区)青格达湖乡公交车站站点和十字路口旁,乡村公厕宽敞明亮、通风好,地板砖整洁、没有污渍。

  “以前上趟厕所要跑到500米外的旱厕,不方便,也不卫生。”村民赵素兰说,附近几个村子的人进城,都在这坐车,有个干净的水冲式厕所,大家都觉得很方便。

  转思路,前景大不同

  这两天,在青格达湖乡天山村,村民习军正忙着在院子中栽花种树,打理自家的农家乐。

  院外,柏油路平整洁净,一排排民居坐落在道路两边。近年来,天山村对房屋、院落、棚舍等的改造,全村实现种植区、养殖区、生活区“三区分离”。

  庭院美了,村庄绿了,习军就利用自家的养殖、种植开了农家乐,小庭院变身“增收园”。他说,以前农民靠种地增收,如今,靠着好的环境,在家门口也能多挣钱。

  同样名为天山村,米东区铁厂沟镇的天山村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基础,依托临近峡门子旅游区的核心位置优势,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进入夏季,村民张勇的农家乐每天都有客人光顾,周末更是客满。“党的好政策,让家门口的山水和花草树木都成了吸引游客、让农民增收的资源。”张勇说。

  张勇的感慨,让乌鲁木齐县永丰镇上寺村村民杨培斌深有体会。

  以人居环境治理为契机,上寺村以绿治脏,以绿治乱,欲逐步打造千亩制种大田和“百亩千种”试验花田,并增加游乐广场、休闲庭院、亲子牧场、家庭菜园等,构建“花儿·上寺”田园综合体项目。

  “以前村里路比较难走,车也开不过来。现在路铺好了,道路旁种了鲜花,也栽了树,环境好了,来游玩的人也多,有时候一天的收入顶我以前两三个月的收入。”杨培斌说,现在全县都在开展绿化美化工作,旅游发展前景非常好。

6月14日,米东区三道坝镇新庄子村村民与米东区园林管理局驻村工作队队员在村中绿地栽花。记者宋建华摄

  【首府新姿】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柏杨河村里,花卉基地内芬芳四溢;柴窝堡湖面上,成群的白鹭戏水嬉戏;南山脚下,上寺村的七彩公路串联起农家院落……

  实践证明,没有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就不可持续。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始终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于生态优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单纯搞好乡村环境,而是要在乡村经济发展基础上建设和谐宜居美丽乡村。可喜的是,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中,首府涉农区(县)在追求田园风光之美的同时,兼顾农民持续增收。既添生态颜值,又增经济价值已经成为越来越清晰的发展主题。

  葱郁的行道树、错落有致的乔灌木、花木成畦的农家院落,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正在不断衍生出新的业态,释放“美丽”效益。

  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块地,只是这块地被“包装”后,变成了村民的“聚宝盆”。

  聚焦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厕所革命,扎实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春夏秋冬战役……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乌鲁木齐一张蓝图绘到底,绘就了一幅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的乡村新画卷。

  事实上,只有“全景式”的美丽乡村才能盛得下乡愁、拢得住人心,美丽经济、美丽生活才能水到渠成。

  今天的乌鲁木齐,在生态“美”的基础上做“休闲”文章,让拥有绿水青山的美丽乡村不断释放着“美丽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更让一幅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画卷跃然而出。

  【市民感言】

  ●米东区园艺村村民韦品娇: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体现在身边的一点一滴变化,这两年,家门口的坑洼路铺成了沥青路面,再也不用雨天踩泥巴了,旱厕改成了水冲式公厕,出行方便了,村上干净整洁了,村民是最直接受益者。

  ●达坂城区东沟乡兰州湾村村民马菊芳:现在房前屋后有树有花,院子花圃里种植着花卉苗木,人居环境整治让大家的环境变好了,也让小家庭院变好了,大家既享受好环境,还能在家门口挣钱。

  (记者郭军鸽 宋建华)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