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美好】改厕,改变我们的生活

2020年06月19日 16:00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和重点抓手,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更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日益影响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的短板。

——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

6月18日,南湖市民广场南门附近的公厕内,保洁人员姚廷宴正在清洁洗手台等。公厕内不仅设施齐全,还配有手机充电器,方便市民使用。

6月18日,南湖市民广场南门附近的公厕内,保洁人员姚廷宴正在清洁洗手台等。公厕内不仅设施齐全,还配有手机充电器,方便市民使用。

  据统计,乌鲁木齐市共有政府直管公厕667座,其中水冲公厕582座,环保公厕85座,目前,已全部完成改造并投用。

  已建成旅游厕所182座,主要分布在A级景区和星级农家乐。今年还将实现农村每户一个卫生厕所。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贾梦妍 马元摄影报道)市民赵雪姣家住天山区碱泉街一居民小区,家附近有一座公厕。过去,公厕外墙破旧,里面的卫生情况也不好。如今,这座公厕不仅粉刷一新,还增设了残疾人卫生间,洗手池24小时有热水;达坂城区东沟乡方家沟村村民王学军家刚刚安装了一个环保厕所。他说,这下天气热也不怕臭了;周末带着孩子去天山野生动物园玩,市民王宁还体验了一下安装了赋香系统的旅游公厕……

  在他们眼里,小小公厕的改变,让生活更有品质了。

  城市公厕:星级标准功能多

  “公厕内干净整洁,毫无异味,还新增加了蹲位,感觉就像自己家里的厕所一样。”6月17日上午,前来“方便”的市民刘树坤对提质后的南湖市民广场公厕称赞有加。

  刘树坤是一名个体经营户,在南湖市民广场附近巷子里开店。店里没有厕所,不远处的南湖市民广场公厕解决了他的日常方便问题。他说,以前这座公厕人多,蹲位少,经常遇到排队问题,味也不好闻。现在公厕改造后焕然一新,对周边商户和散步遛弯儿的市民来说方便了不少。

  “听说这是一座样板公厕。”家住阳光绿岛小区的杨鹏飞说,他有印象,2018年这座公厕四周围起围栏,开始升级改造。

  杨鹏飞说,那时候他常和妻子来南湖市民广场散步。大概两个月不到,两座公厕重新对外开放,里面的设施更是堪称“星级标准”。

  “地面干净整洁,没有任何异味。蹲位也多了,门口的电子显示屏还实时监测厕所内的空位数以及各类气体的数值,太高级了。”他说。

  公厕里新增设的母婴卫生间,让新手妈妈胡玥觉得很贴心,“以后推着宝宝来遛弯儿,再也不担心上厕所不方便了。”

  38岁的杜碧芬从事公厕保洁已有五年,新公厕让她更有干劲儿:遇见老弱病残如厕,她会主动引导他们去第三卫生间,洗手池、地面随时擦洗……

  “保洁公司对我们的要求更严格了,我们自身也对公厕管理有了认识,不像过去只是打扫卫生。”杜碧芬说。

  农家厕所:干净卫生还环保

  前不久,施工人员为达坂城区东沟乡方家沟村村民沙德祥家里新安装了双瓮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农家小院还是那个小院,可“味道”大不一样了。

  “以前,一到夏天,院子里不能站人。我家最开始用的是旱厕,搭两块板,稻草盖一盖,苍蝇、蚊子多得很,天气一热味道更是不能闻。”沙德祥一边说,一边招呼记者去参观他家的新厕所,“你看你看,现在是不是一点味道都没有了?”

  沙德祥说,之前听村干部宣传厕所改造,大家当时还犹豫,这个东西行还是不行。正当他心里打鼓时,村里通过让村干部先装试用对比的方式推广,让村民了解到了新型环保厕所的优势。

  “我们去对比了一下,确实是比原来那个好,一是环保,二没臭味,我就申请装了一个,也就一上午就装好了。”沙德祥说。

  双瓮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将粪便密封储存,低温厌氧发酵,使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达到无蝇、无蛆、无臭味,而且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粪液可直接喷洒于农作物,使农作物增产增收。

  乌鲁木齐县板房沟镇东湾村村民马德,也给家里改造了厕所,过去的旱厕成为历史。每天,马德都要把新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把家里的辣椒晾晒在厕所一旁的角落。“过去可不敢在这里晒,旁边就是旱厕,臭烘烘的,路过都要捏着鼻子走。”

  “改水改厕搞卫生这些小事能带来这么多实惠,真没想到。”米东区三道坝镇头道坝村村民顿洪海是青云绿野农庄的负责人说,由于环境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

  达坂城区东沟乡方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学军说,厕所的变化改变了乡亲们的生活。

  旅游公厕:设施齐全人性化

  五一期间,市民林晓栋带着家人逛大巴扎,去大巴扎4号楼3楼的旅游厕所“方便”,墙面上三面洁净的镜面,感应水龙头、按压式洗手液以及侧面墙壁上的烘手机俱全。林晓栋直言,这么干净整洁的厕所,为大巴扎加分了。

  林晓栋数了数,男厕里有3个小便池、3个蹲位和1个无障碍蹲位。窗户上有换气扇,空气中无异味,还能闻到空气清新剂的香味。这些细节,让平时爱干净的林晓栋挑不出一点毛病。

  新疆国际大巴扎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王超群说,景区内表演前后的时间,游客非常多,过去上厕所排队是常有的事。两座新建旅游厕所投用后,减少了游客如厕排队的现象,还有专人专岗专职负责其中卫生,以便给游客更好的体验。

  天山野生动物园新建的旅游公厕已投用一段时间,这座旅游厕所位于廊桥出口和企鹅馆之间的位置,占地面积176平方米,有蹲便位6个、坐便位10个、小便池6个。

  上周末,市民王宁带着老婆孩子一起自驾来天野游玩,在他看来,公厕选址很好,参观时步行过来非常方便,内部干净整洁,闻不到异味。

  “3年前来过,面积没这么大,设施老旧。也没有残疾人专用洗手池、母婴室等。”王宁说,当时的如厕体验感和现在不能比,现在的厕所又漂亮又好找,还特别干净卫生。

  “细节做得好,也会吸引更多市民来游玩。”王宁说。

  首府新姿

  “方便”更方便 城市更文明

  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状况。

  “小厕所、大民生”。乌鲁木齐市自2018年开始,结合“厕所革命”先后两年实施了改厕工程和洁净工程,对城区内不达标的公共厕所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同时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让更多农民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并在全市启动旅游厕所项目建设行动。

  在对城区公厕改造过程中,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市政府拨付专项资金“以奖代补”,“进度快、质量高”的多补,“进度慢、不达标”的不补或少补。这些公厕重视设施人性化提升和功能性完善,符合条件的全部设置了母婴卫生间、化妆间、除臭装置等,按照“一厕一案”方式,进行改造施工。改造升级后的公厕彻底改变了设施设备简陋,通风、给排水不畅等问题。

  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提升广大村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乌鲁木齐市结合实际情况,广泛动员各方力量,一手抓千村示范,一手抓万村整治,从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做起,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生产生活便利性。

  在旅游厕所的“微空间”里,承载着旅游业的大形象。乌鲁木齐市把旅游厕所建设作为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旅游形象的基础工程、文明工程和民生工程,通过政策扶持、合理布局、统一标准等措施,让“厕所革命”逐步从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从厕所封闭管理到开放管理,有力提升了全域旅游服务品质。

  市民感言

  达坂城区东沟乡村民马斌:以前用的是旱厕,不干净不说,而且厕所还在门外,夜里上厕所尤其不方便。现在有了新厕所,这些问题再也不用担心了,政府帮我们改厕所,改到我们心坎儿里了,我们的居住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

  凯旋名都小区居民周佳:不管去哪旅游,我都很在意这个景区内的厕所干不干净,咱乌鲁木齐做得就特别好,星级标准的公厕,肯定会给来乌鲁木齐旅游的外地游客留下好印象。

  网友小拿抓:小厕所,大民生,为乌鲁木齐市的改厕点赞。现在的公厕布局合理、卫生干净,特别棒。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