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 在自治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推进就业惠民 筑牢民生之本

——自治区人社厅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2020年06月23日 10:03   来源:新疆日报

制图/新疆日报视觉中心 窦宇

  新疆日报讯(记者李琳 李春霞 实习生阿肉克·阿曼巴衣报道)就业是民生之本,连着千万家庭,连着各族群众的幸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新疆紧紧围绕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做到保重点群体就业、保就业局势稳定。今年,新疆出台了哪些稳就业保就业的政策措施?已取得哪些成效?针对疫情影响如何确保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6月22日,在自治区实施就业惠民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俊昌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为应对疫情影响,今年新疆出台了哪些稳就业保就业的政策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为应对疫情影响,自治区迅速出台了多份稳就业保就业文件,在减负稳岗扩就业方面提出了“免、减、缓、返、补”的具体措施,阶段性地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允许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等。

  截至5月底,新疆共为10.02万户用人单位减免社会保险费50.47亿元;已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约6.47亿元;为7.2万户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7.84亿元,惠及企业职工146.3万人;共有42.45万人享受各项就业补贴10.7亿元。

  总的看,稳定红利的不断释放,积极就业政策的不断推动,极大纾解了企业困难、减轻了企业负担、稳定了就业岗位,使新疆就业局势整体保持稳定。

  问:应对疫情影响,新疆如何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助力稳就业保就业?

  答:保障重点企业急需用工方面,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设立人社服务专员,实现重点企业用工实名清单管理,保障重点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截至5月底,共帮助已开工复工的182家重点企业解决急需用工1.32万人。

  拓宽网上办事渠道方面,主动公布网上办事指南、服务电话,充分运用公共就业服务网、微信服务号等网上平台,为群众提供线上就业失业登记等多项服务,最大限度便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组织线上招聘活动方面,及时开通线上发布渠道和业务办理渠道;常态化实施线上就业服务,切实做到“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制定网上招聘专区,优先发布重点企业用工信息,优先保障重点企业用工需求,着力缓解企业用工难。截至5月底,全区各级人社部门开展网络招聘399场次,注册企业7314家,提供岗位12.06万个。

  问:今年,自治区将采取哪些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答: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新疆就业工作的重点,新疆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服务保障工作。

  在毕业生离校前,积极搭建网上招聘平台,推行“不见面”签署毕业生就业协议,鼓励引导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在网络平台上签订就业协议,同时积极开展网上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活动,实施“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会同自治区教育厅开展网络“云招聘”活动,进一步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截至5月底,各级人社部门组织网络“云招聘”活动213场,提供岗位信息10.27万条、职业指导4.76万人次。

  在毕业生离校后,自治区人社厅会及时将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数据按生源地推送到各地人社部门,实施“网格化”管理,点对点发布和推送就业岗位信息。同时,自治区人社厅将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分类施策、多措并举,统筹实施专项行动计划,促进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

  问:今年自治区在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为进一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今年我们主要采取3种方式助力全区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在创业扶持政策上,“两加一降”。增加贷款支持群体范围,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的个体工商户纳入支持范围;增加贷款额度,符合条件的个人贷款额度,由15万元提高至20万元;降低贷款申请门槛,小微企业当年新招用符合申请条件的人数与企业现有职工人数的占比下降为15%,超过100人的企业下降为8%。

  在创业平台搭建上,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大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支持力度,今年将继续开展创建自治区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搭建创业载体、创业平台。

  在创业氛围营造上,将指导各地持续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开展网上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创业热情,让千千万万创业者活跃起来,汇聚成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问:下一步,新疆在就业方面有哪些打算?

  答:下一步,我们将从支持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支持贫困劳动力等就业重点群体培训、支持创业创新培训、扩大以工代训范围四个方面,以训稳岗拓岗,支持企业职工、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学习技能,实现长期就业和稳定就业。

  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持续实施“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和网络“云招聘”活动,大力组织线上招聘,鼓励网上双选签约;加大网上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活动的力度,多渠道、多形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及时将受疫情影响的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加大“一对一”跟踪帮扶力度,确保失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补贴等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增强就业帮扶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责任编辑:迪木娜 ]